当企业或名人面临公关危机时,在'黄金24小时'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创建时间: 8/6/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咱们聊聊这个“公关危机黄金24小时”的话题,其实没那么玄乎,把它想象成生活中你不小心搞砸了一件事,道理是相通的。


黄金24小时:一场与时间和人心的赛跑

想象一下,你家厨房着火了。这最初的24小时,就是决定这火是烧掉一个锅,还是烧掉整栋房子的关键时期。公关危机也是一样,信息传播得比火快多了,所以这24小时,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决定你是“转危为机”还是“彻底凉凉”。


✅ 应该做什么(救火指南)

1. 第一时间站出来,哪怕只是说句话

  • 怎么做: 危机爆发后,尽快(通常是几小时内)发出一个简短的官方声明。内容不必详尽,但必须存在。比如:“我们已经注意到了网上的信息,非常重视,正在紧急核实情况,会尽快给大家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 为啥要这么做: 这就像打架,你得先占住理。你不说话,别人就会替你说话,而且说的肯定不是好话。舆论场上最怕的就是“真空”,你不去填补,各种猜测、谣言、黑料就会蜂拥而入,到时候你再解释,成本就高太多了。先发声,等于先把麦克风抢到自己手里。

2. 态度要诚恳,姿态要低

  • 怎么做: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首先要对“给大家带来了困扰”或“占用了公共资源”表示歉意。姿态上要表现出谦卑、重视和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用“我们”而不是冷冰冰的“本公司”。
  • 为啥要这么做: 大众在危机初期,看重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态度。你是不是在乎我的感受?你是不是傲慢无礼?一个诚恳的态度能瞬间浇灭很多人的怒火。反之,一副“关我屁事”或者“你们都是刁民”的样子,哪怕你再有理,也会被愤怒的口水淹没。

3. 内部统一口径,别自己人打自己人

  • 怎么做: 马上成立一个核心危机处理小组(老板、公关、法务等)。确定一个统一的对外口径,并且指定唯一的新闻发言人。告诉所有员工,不要私下接受采访或在社交媒体上乱说话。
  • 为啥要这么做: 最怕的就是猪队友。老板说东,经理说西,员工在朋友圈里吐槽,这会让外界觉得你们公司管理混乱,而且在撒谎。口径统一,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4. 承担责任,公布行动

  • 怎么做: 如果调查发现确实是自己的问题,果断承认错误,别耍小聪明。然后,立刻公布你打算怎么弥补。比如:产品有问题?立刻召回。服务出差错?立刻赔偿并处理相关责任人。名人言行不当?立刻真诚道歉并宣布暂停工作反思。
  • 为啥要这么做: “对不起”三个字很便宜,但效果很好。光说对不起还不够,大家要看的是你的实际行动。你愿意为你的错误付出多大代价,就代表了你有多大的诚意。行动是最好的声明。

❌ 不应该做什么(作死手册)

1. 装死,玩消失

  • 什么行为: 关评论、删微博、电话不接、假装无事发生,指望事情自己“凉下去”。
  • 为啥不能这么做: 这是互联网时代最愚蠢的做法。你越是躲,大家就越是好奇,越是愤怒。这无异于告诉所有人:“我心虚了,我就是有问题”。沉默在危机中等于默认。

2. 撒谎,或者甩锅给“临时工”

  • 什么行为: 编造事实,或者把责任推给一个无关紧要的“临时工”、“实习生”,甚至是“供应商”、“竞争对手”。
  • 为啥不能这么做: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撒一个谎,你需要用一百个谎来圆。一旦被戳穿,你的信誉就彻底破产了,这比危机本身更可怕。而“临时工”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大众笑柄,谁用谁傻,等于公开承认自己是一家管理混乱、毫无担当的公司。

3. 跟网友硬刚,下场“对线”

  • 什么行为: 官方账号或名人在评论区跟网友吵架,言辞激烈地反驳,甚至挂出网友信息。
  • 为啥不能这么做: 你是企业/名人,代表的是一个组织或公众形象,你跟一个个匿名的个体去吵,无论输赢,你都已经输了。这会让你显得非常小气、情绪化、不专业,只会火上浇油,把中立的吃瓜群众也推到你的对立面。

4. 删帖,控评

  • 什么行为: 大面积删除负面评论,只留下赞美的话。花钱找水军洗地。
  • 为啥不能这么做: 这叫“堵嘴”,是公关大忌。你删得越快,网友截图传播得越快,还会给你扣上“资本的力量”、“捂嘴”的帽子,引发更强烈的反感。这会让大家觉得,你不仅犯了错,还不让别人说,简直是错上加错。

总结一下

说白了,“黄金24小时”考验的不是你的公关技巧有多花哨,而是你的“人品”——也就是你的诚意、责任心和反应速度。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把公众当成一个你需要去沟通和争取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需要去打败的敌人。做到了这一点,很多危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创建时间: 08-08 21:26:26更新时间: 08-10 02: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