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隆尼斯·蒙克(Thelonious Monk)的和声和节奏为何如此独特甚至“古怪”?
好的,聊到塞隆尼斯·蒙克(Thelonious Monk),“古怪”这个词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但这种“古怪”正是他成为爵士乐一代宗师的原因。他的音乐就像一座设计奇特的建筑,第一眼看可能觉得歪歪扭扭,但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歪”的地方都充满了巧思和美感。
咱们就从和声和节奏这两个方面,用大白话来聊聊他到底“怪”在哪。
和声:为什么听起来“不对劲”?
我们平时听的大部分音乐,和声都追求“和谐”、“悦耳”,就像吃甜品,味道是顺口的。而蒙克的和声,就像是在甜品里加了一点点芥末或者花椒,第一口会让你“诶?”一下,但回味起来却格外带劲。
1. 他超爱用“不和谐音”
-
简单来说: 他喜欢把那些听起来很“冲”、很“尖锐”的音符大胆地放在一起。
-
打个比方: 你在钢琴上随便找一个白键,再按一下紧挨着它的黑键或白键,这两个音一起弹出来的感觉是不是很“打架”?这个在乐理上叫“小二度”,是特别不和谐的一种。大部分音乐家会小心翼翼地处理或避开它,但蒙克呢?他偏偏要把这种“打架”的声音当成主角,大大方方地弹出来,变成他标志性的声响。
这种不和谐感制造了一种持续的紧张感,让他的音乐充满了戏剧性,总吊着你的胃口。
2. 独特的“全音音阶”
- 简单来说: 这是一种听起来很“飘”的音阶,没有我们熟悉的“Do Re Mi Fa So La Si”那种明确的倾向感。
- 打个比方: 我们熟悉的音阶就像上楼梯,你知道哪一级是起点(家),哪一级是终点。而全音音阶就像是在一个梦境里漂浮,没有方向感,没有“家”的感觉。这种音阶营造出一种迷幻、悬浮、甚至有点卡通感的氛围,这也是为什么他的音乐听起来那么超现实。
3. 极简的和弦与巨大的“留白”
- 简单来说: 他不会用特别复杂、华丽的和弦把音乐塞得满满当当。相反,他经常只用几个关键的音,然后留下大片的沉默。
- 打个比方: 就像一位国画大师,高手懂得“留白”。蒙克就是音乐中的留白大师。那些突如其来的安静,和音符本身一样重要。这让每一个被弹出来的音符都显得格外有分量,像是在寂静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涟漪久久不散。
节奏:为什么听起来“磕磕巴巴”?
如果说很多爵士乐手的节奏像流水一样顺滑,那蒙克的节奏就更像是一个一边走一边思考、时不时停下来跺一脚、或者突然跳一下的有趣怪人。
1. 意想不到的停顿和重音
- 简单来说: 他从不按套路出牌。你以为他会在“拍子”(比如1、2、3、4)上弹,他偏不,他可能会在拍子与拍子之间的缝隙里弹,或者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停一下,或者狠狠地敲一个音。
- 打个比方: 这就像一个人说话,但他不按正常的节奏说,而是“我……觉得,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这种断断续续、充满惊奇感的节奏,让他的音乐充满了幽默感和不可预测性。听他的音乐,你的脚永远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打拍子。
2. 像打击乐器一样弹钢琴
- 简单来说: 他的触键方式非常硬朗、有棱有角,不像其他钢琴家那样追求流畅和柔美。
- 打个比方: 大部分钢琴家弹琴像是在抚摸丝绸,而蒙克弹琴更像是用手指在敲鼓。每一个音都像是一次敲击,颗粒感十足。他著名的“直指”弹法(用伸直的手指戳键盘)更是加剧了这种效果。这种弹奏方式让他的节奏感非常强悍、鲜明。
3. 固执的重复与变化
蒙克很喜欢抓住一个简短的、古怪的乐句,然后翻来覆去地重复它。但这种重复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每次都会在节奏上做一点小小的移位,或者在和声上改一个音,就像一个魔术师把同一个戏法变出无数种花样,既让你熟悉,又让你每次都有新发现。
总结:一个“自成一派”的音乐建筑师
所以,塞隆尼斯·蒙克的独特,在于他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好听”的惯性思维。
他的和声充满了故意的“错误”,他的节奏充满了刻意的“笨拙”。但这并非因为他技术不好,恰恰相反,这是他构建自己音乐世界的蓝图。他不是在遵守规则,而是在创造规则。
下次听他的音乐时,试着不要用“对”或“错”来判断,而是去感受他创造的那个独特、有点歪斜却充满惊喜的世界。你会发现,这位“古怪”的天才,是多么的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