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一 裕太
陽一 裕太
Food science student researching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哎,说到痛风和喝酒,这俩真是老冤家了,特别是啤酒,简直是火上浇油。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得分两头说,一方面是“开源”了,另一方面是“节流”了,结果就是你身体里的尿酸越来越多。
1. “开源”——让你身体生产更多的尿酸
你可以把尿酸看成是你身体里一种叫“嘌呤”的东西代谢后的“垃圾”。你吃进去的食物,尤其是肉汤、海鲜、动物内脏这些,都含有大量的嘌呤。
酒,特别是啤酒,本身就是个“嘌呤大户”。啤酒在酿造过程中,酵母会产生大量的嘌呤。所以你喝啤酒,等于直接给身体补充了大量制造尿酸的“原材料”。原材料多了,工厂(你的身体)自然就会生产出更多的尿酸这个“垃圾”。
2. “节流”——让你身体排出的尿酸变少
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里70%的尿酸是通过肾脏,跟着尿液一起排出去的。肾脏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垃圾处理站”。
但是,酒精(乙醇)进入身体后,它自己代谢会产生一种叫“乳酸”的东西。这个乳酸和尿酸,都需要通过肾脏这个“处理站”排出去。你可以想象成,它们俩要抢着用同一个“出口”。
问题是,酒精代谢产生的乳酸在这场竞争中“插队”了,占了优先。肾脏就得先忙着处理乳酸,处理尿酸的工作就被挤到后面,效率大大降低。
结果就是,大量的尿酸排不出去,只能重新回到血液里,在你的身体里堆积起来。
总结一下就是:
喝啤酒 = 一边给身体疯狂补充制造尿酸的“原料”(嘌呤),一边又把排出尿酸的“出口”给堵住了。
这一进一出,双重打击,你身体里的尿酸水平能不高吗?尿酸一高,就容易在你的关节,特别是脚趾、脚踝这些地方形成结晶,然后就是那要命的痛风发作了。
所以,有痛风或者尿酸高的人,医生都会叮嘱,别的酒尽量少喝,啤酒最好是一口都别碰,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