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在无数次想辞职的念头中,最终选择了坚持?
这个问题,简直问到我心坎里去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干了好几年的护士,“辞职”这两个字,可能比“加油”在我脑子里闪过的次数还要多。
那种感觉,就像手机电量常年低于10%,随时都可能关机,但总在最后一刻,又找到了一个充电口,勉强续上命。
那些想“撂挑子不干了”的瞬间
说真的,想辞职的理由,我能给你说上一天一夜:
- 身体被掏空: 连着上大夜班,生理期碰上抢救,忙到下午三点才吃上第一口饭,下班后累得连话都不想说。感觉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是一个工作的躯壳。
- 心里太委屈: 遇到不讲理的病患或家属,明明尽心尽力,换来的却是指责和谩骂。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善良和专业,在这里一文不值。
- 价值感迷失: 每天都在重复琐碎的工作,打针、发药、写记录……感觉自己像个流水线上的工人,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什么个人成长。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 对家人的亏欠: 节假日永远在值班,家人生病了可能也无法第一时间陪伴。这种亏欠感,像一根刺,时时刻刻扎在心里。
每当这些念头堆积到顶点,我都会打开招聘软件,看看外面的世界,心想:“随便找个坐办公室的965,也比现在强吧?”
但为什么,最后还是留下了?
在无数次“算了,明天就提离职”的边缘,总有一些东西,像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把我又给拽了回来。对我来说,主要是这几样东西:
1. 那一瞬间的“值得”
这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理由。
工作很苦,但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觉得一切都值了。这些瞬间就像往你快要耗尽的电池里,猛地充了一格电。
- 可能是一位平时脾气很臭的老大爷,出院时特地走到你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姑娘,之前对你态度不好,你别往心里去,谢谢你啊。”
- 可能是你参与抢救回来的一个病人,几个月后带着家人给你送来锦旗,他紧紧握着你的手,说你是他的“救命恩人”。
- 也可能只是一个很简单很微小的瞬间,你给一个小朋友打完针,他没有哭,反而奶声奶气地对你说:“谢谢护士姐姐,你真棒!”
就是这些瞬间,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你是在帮助别人,是在创造价值。这种被需要的、被认可的感觉,是很多工作给不了的。
2. 身边的“战友”
医院这个地方很神奇,它能让你见识到人性的各种复杂,也能让你收获最铁的“革命友谊”。
能陪你一起熬大夜班,能替你顶住难缠的家属,能在你快要崩溃时拍拍你的肩膀说“我懂”,能跟你一起在更衣室吐槽完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并肩作战的,只有你身边的这群同事。
这种“战友”情谊,是支撑很多人走下去的重要力量。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群人和你一样,在经历着同样的辛苦,也分享着同样的感动。大家互相是彼此的“充电宝”。
3. 那个“被需要”的自己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当抢救的警报拉响时,那种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本能会被瞬间唤醒。你会发现,平日里那个抱怨、脆弱的自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静、专业、果断的自己。
在那种性命攸关的时刻,你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你的知识、你的技能,是真真切切可以挽救生命的。这种强烈的“被需要感”,会让你对自己这份职业产生一种敬畏和自豪。你会觉得,虽然辛苦,但自己掌握着一份了不起的“手艺”。
4. 一点点现实和“不甘心”
说点实在的,这份工作虽然累,但它稳定,能养家糊口。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基础。
另外,还有一种“不甘心”。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考取了执照,在临床上磨练了这么久,积累了这么多经验,难道就因为一时的困难,把这些全都放弃,从零开始吗?这种沉没成本,也会让你在做决定时更加犹豫和谨慎。
写在最后
所以,要问是什么让我在无数次想辞职的念头中坚持下来?
我想,大概就是用那些微小的、闪着光的“值得”,去对抗那些巨大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辛苦”吧。
辞职的念头就像潮水,总会一阵一阵地涌上来。而那些温暖的瞬间、战友的支持、对职业的认同感,就像海岸边的礁石。潮水来了,礁石会被淹没,会很难受,但潮水退去后,它依然立在那里。
坚持,不是因为从没想过放弃,而是因为在想放弃的每一个路口,都找到了一个再走一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