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是长尾理论的核心。我们不用那些生涩的术语,我用一个逛实体书店和逛网上书城的例子来给你解释,一下就明白了。
长尾理论中的“头”与“尾”:一个书店的比喻
我们先把“厚度”和“长度”换成更形象的说法:“头部”和“尾巴”。
1. “厚度” -> 指的是“头部”商品 (Head)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新华书店。
一进门最显眼的位置,码得整整齐齐、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是什么书?肯定是《三体》、《活着》或者当年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这些就是头部商品。
- 特点:种类很少,就那么几十种。但是每一种都卖得非常火爆,销量极高。
- 什么是“厚度”:这个“高销量”就是所谓的“厚度”。你可以想象把这些畅销书的销售册数一本本叠起来,会叠得非常非常“厚”。
所以,“厚度”指的就是:少数热门商品的巨大销量。
2. “长度” -> 指的是“尾巴”商品 (Tail)
还是在这家新华书店,你往最里面的角落走,走到那些落了点灰的书架。
那里有什么?《如何修理80年代的收音机》、《克罗地亚语入门》、《中世纪欧洲铠甲图鉴》……这些书可能一个月也卖不出去一本。这些就是尾部商品。
在实体书店里,因为货架空间宝贵,他们只会放很少的这类书,甚至干脆不放。
但如果是在亚马逊、当当网这样的线上书城呢?
它们的“货架”是无限的。上面不仅有所有热门书,更有海量的冷门书、专业书、过刊杂志、小众作者的作品。这些商品种类极其繁多。
- 特点:每一种商品单看销量都很低,可能一年就卖几本。但把这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种“冷门商品”的销量全部加起来,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 什么是“长度”:这个“极其繁多的种类”就是所谓的“长度”。你可以想象把所有这些不同种类的冷门书一本挨着一本排成一队,这个队伍会排得非常非常“长”。
所以,“长度”指的就是:海量非热门商品的丰富种类。
哪个对商业价值的贡献更大?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答案是:在互联网时代,是“长度”(尾巴)的贡献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厚度”(头部)。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
在过去(实体店时代): 毫无疑问是**“厚度”(头部)**的贡献大。实体店的租金、人力成本都很高,货架空间有限,必须把所有资源都给那些能快速带来现金流的畅销品。卖冷门货是亏本生意。
-
在现在(电子商务时代): 情况完全反过来了。对于像亚马逊、淘宝、Netflix、Spotify这样的平台,**“长度”(尾部)**的价值巨大。
- 成本极低:线上平台的展示成本几乎为零,仓储物流成本也被大规模优化。上架一本冷门书和热门书的成本差别不大。
- 精准触达:通过搜索引擎、推荐算法,平台可以轻松地将《克罗地亚语入门》这本书推荐给那个正好想去克罗地亚旅游的用户。需求和商品可以完美匹配。
- 市场巨大:所有这些“冷门”需求加起来,形成的市场规模(销售总额)足以超过那几十本畅销书。这部分市场是传统零售商无法触及的“蓝海”。
简单总结一下
厚度 (头部) | 长度 (尾部) | |
---|---|---|
指代什么 | 少数畅销品的高销量 | 海量小众品的多品类 |
例子 | 超市里的可口可乐、方便面 | 淘宝上的定制手机壳、手作饰品 |
价值贡献 | 过去贡献大,是传统零售的命脉 | 现在贡献越来越大,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优势 |
所以,长尾理论最核心的洞察就是:当商品的生产、流通、展示成本大幅降低时,原来看起来不值得一卖的、数量庞大的“冷门商品”(长尾),其市场总规模可以超过主流的“热门商品”(头部)。 这彻底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