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弹丸登山”(bullet climbing)?为什么官方不推荐这种方式?
创建时间: 8/14/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哈喽!看到这个问题,我猜你可能正在计划去爬富士山,或者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作为一名有过几次登山经验的爱好者,"弹丸登山"这个词我可太熟了,每次去之前都会看到官方各种“苦口婆心”的劝退海报。
下面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弹丸登山”(bullet climbing)?为什么官方不推荐这种方式?
先说说,到底什么是“弹丸登山”?
“弹丸登山”,日语叫「弾丸登山」(dangan tozan),这个名字非常形象。你想想“弹丸”是什么感觉?就是“嗖”一下发射出去,又快又猛,直达目标,一刻不停。
简单来说,“弹丸登山”就是指:
不预定山上的小屋住宿,在一天之内,通常是连夜登山,看完日出后立刻下山的登山方式。
一个典型的“弹丸登山”行程大概是这样的:
- 周五晚上: 下班后,从东京或周边城市开车或坐大巴出发,深夜抵达富士山的五合目(登山口)。
- 深夜到凌晨: 不做长时间休息和适应,直接开始登山,摸黑爬一整晚。
- 清晨: 赶在日出前(大约4-5点)登上山顶,看著名的“御来光”(日出)。
- 上午: 看完日出后,不休息,马不停蹄地开始下山。
- 中午/下午: 回到五合目,累得像条狗一样开车或坐车回家。
听起来是不是很“特种兵”?感觉很酷,效率很高?但实际上,这是官方和所有有经验的登山者都极力反对的作死行为。
为什么官方和老手们都强烈不推荐“弹丸登山”?
把富士山当成一个普通的旅游景点,想着用“速通”的方式搞定,是对自己生命安全极大的不负责任。主要有下面几个要命的风险:
1. 高山病(高原反应)的风险急剧增加!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 身体需要时间适应: 富士山顶有3776米高,山顶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地的约2/3。你的身体需要时间来慢慢适应这种低氧环境,这个过程叫“高山适应”。
- “弹丸登山”的致命缺陷: 连夜快速攀登,等于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把身体从平地“发射”到近4000米的高空。身体根本来不及反应和适应。
- 后果很严重: 轻则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让你根本没法继续爬,只能痛苦地被“劝退”。重则可能引发肺水肿或脑水肿,这两种都是会致命的急性高山病。每年富士山上的救援案例,绝大多数都和高山病有关,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弹丸登山”者。
正确的做法是: 在七合目或八合目的山小屋住一晚,让身体在2700-3000米的高度睡几个小时,进行适应,第二天再登顶,这样高山病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2. 极度疲劳导致判断力下降和意外频发
- 体力透支: 登山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更何况是通宵不睡去爬山。你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 “累傻了”是真的: 在疲劳状态下,你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反应速度都会直线下降。在漆黑、陡峭、布满碎石的山路上,一个分神、一脚踩空,就可能导致滑倒、扭伤甚至更严重的坠落事故。下山时尤其危险,因为体力耗尽,精神也放松了,事故率反而更高。
3. 夜间登山的固有风险
- 低温: 别以为夏天爬山就没事。富士山顶的夏天,凌晨温度也常常在0-5度之间,加上妖风阵阵,体感温度会更低。如果你因为疲劳而停下来休息,身体会迅速失温,非常危险。
- 视野受限: 即使有头灯,你的视野也只有面前那一小块地方。路况、浮石、岔路口都可能看不清楚,增加了迷路和受伤的风险。
4. 糟糕的登山体验
就算你运气好,没生病也没受伤,成功“弹丸”了。但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 全程在黑暗中埋头赶路,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 身体被高山病和疲劳折磨,头痛欲裂,只想呕吐。
- 在山顶寒风中瑟瑟发抖地看完日出,根本没有心情欣赏美景。
- 下山时双腿像灌了铅,每一步都是煎熬。
这哪里是登山的乐趣?这纯粹是花钱买罪受。
总结一下
把富士山想象成一位需要你慢慢了解、用心交流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需要你快速征服的“打卡点”。
- 弹丸登山 = 高风险 + 零体验
- 住宿登山 = 低风险 + 好体验
所以,如果你想去攀登富士山,请务必提前预定山小屋,制定一个两天一夜的宽松行程。这不仅是为了你的安全,更是为了让你能真正享受到站在日本之巅,迎接第一缕阳光的那份感动和壮丽。
记住,安全回家,才是登山的终点。
创建时间: 08-14 09:22:16更新时间: 08-14 15: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