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特别好,很多刚接触塔罗牌的朋友都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其实,最准确的答案是:两者都要,而且它们是互相合作的关系,不是二选一。
你想想看,这就像学做菜一样。
记忆,就像是你的“菜谱”和对“食材”的了解。
你得先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西红柿和鸡蛋可以做成一道菜。在塔罗牌里,这个“记忆”就是你对每张牌基本牌意的学习和掌握。比如,你知道“太阳”牌通常代表着快乐、成功和活力,“高塔”牌往往意味着突如其来的变故。
如果你完全不记牌意,那解牌就变成了凭空瞎猜,很容易不着边际。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不知道盐是咸的,那他做的菜能好吃吗?所以,记住基本的牌意、符号、元素这些知识,是你的基本功,是你的“食材库”。没有这个基础,你的解读就会很“虚”。
而直觉,就像是那个大厨的“灵感”和“火候”的把握。
一个好厨师绝不仅仅是照着菜谱做菜。他会根据今天食材的新鲜程度、吃饭人的口味,来调整盐和糖的用量,他会即兴加一点香料,让菜肴更有风味。
在塔罗牌里,直觉就是那个“神来之笔”。当你把牌阵摊开时:
- 为什么这几张牌放在一起,让你突然联想到了某件事?
- 为什么你第一眼注意到的不是牌的中心人物,而是角落里的一朵小花?
- 为什么这张“圣杯三”明明是庆祝的意思,但你却从中感觉到一丝虚假的快乐?
这些“感觉”,就是你的直觉在工作。它把你记住的那些零散的牌意(食材),根据你面前的这个问题、这个人(食客),“烹饪”成一个完整、独特、有针对性的故事(一道美味的佳肴)。
所以,它们是这样合作的:
- 记忆为你提供框架和选项。 当你看到一张牌,你的大脑会立刻调出你背过的几个核心意思,比如“选项A、选项B、选项C”。
- 直觉帮助你在这些选项中做选择,并把它们串联起来。 直觉会告诉你:“嘿,根据今天这个情况,选项B最贴切!而且,你再看看旁边那张牌,把它们连起来看,是不是更像在说……”
给你的建议是:
- 新手阶段,大胆地依赖记忆。 别怕翻书,别怕看小抄。这是必经之路,没人天生就什么都懂。先把“食材”都认全了。
- 在记牌意的同时,开始练习你的直觉。 每天抽一张牌,不要急着去查它的意思。先花一分钟,静静地看着这张牌,问问自己:它让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牌上的人物在做什么,想什么?把你的第一感觉记下来,再去对照书本的意思,看看有什么联系。
- 慢慢地,你会发现,记忆和直觉会自然地融合。 你看到一张牌,脑子里会先跳出书上的意思(记忆),但紧接着,一个特别的感觉或一个具体的画面会冒出来(直觉),帮你把这个牌意“落地”到现实问题上。
总而言之,别再纠结了。记忆是你的地图,它告诉你山川河流都在哪儿;而直觉是你的向导,它告诉你今天到底该走哪条路,哪里的风景最适合你。两者缺一不可。
哈喽!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基本上是每个学塔罗的人都会纠结一下的地方。
这么说吧,这俩玩意儿不是二选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学一门新语言一样。
记忆是“背单词”,是基础。
刚开始,你肯定得“死记硬背”一下。每张牌都有它核心的、公认的意思,比如“宝剑三”代表伤心,“圣杯十”代表家庭美满。这就像学英语你得先知道 "apple" 是苹果。你不记这些基础意思,牌拿出来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说啥,脑子一片空白,那直觉也无从谈起。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翻书、查资料、看笔记,一点都不丢人,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打地基,地基不牢,后面都是瞎扯。
直觉是“造句子”和“阅读理解”,是升华。
等你把“单词”背得差不多了,直觉就开始派上用场了。
你想啊,一个问题抽出来三张牌,你不能把三个孤立的单词意思念一遍就完事儿了吧?这时候就需要直觉来“串词成句”。
- 联系牌与牌: 直觉会帮你看到这几张牌之间的故事线。比如“恋人”牌后面跟着“高塔”牌,直觉可能会告诉你,这段关系可能会有一个突然的、颠覆性的变化。
- 联系牌与问题: 同样一张“死神”牌,问工作可能是指离职换个新工作;问感情可能是指一段关系的彻底结束和新生。直觉会帮你把牌意精准地对焦到你问的那个具体问题上。
- 感受牌的画面: 你的直觉还会被牌的画面触发。有时候你盯着一张牌,牌上的某个小细节——比如人物的眼神、背景里的一棵小树——会突然给你一种特别的感觉,这个感觉往往就是解读的关键。
总结一下:
所以,别再纠结是靠直觉还是记忆了。正确的流程是:
先靠记忆入门,再用直觉升华。
记忆给你提供了原材料(牌意),直觉则是那个大厨,把这些原材料根据客人的口味(你的问题)烹饪成一道美味佳肴(一次完整的解读)。
给初学者的建议就是:踏踏实实地去记牌意,但不要把自己框死。多看牌,多感受,多练习。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不再需要刻意去“想”一张牌是什么意思,它自然而然地就会告诉你它想说什么了。那个时候,就是你的记忆和直觉完美融合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