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留等级(Yield Grade,即字母A/B/C)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创建时间: 8/10/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我们来聊聊日本和牛这个“步留等级”(A/B/C)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会尽量说得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让你一听就明白。


聊聊日本和牛的“步留等级”(A/B/C)是怎么回事

想象一下你去买一个大西瓜,你肯定希望这个西瓜皮薄、瓤多、籽少,对吧?这样你花同样的钱,能吃到的西瓜肉就更多。

日本和牛的 步留等级 (Yield Grade),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它评的不是这块肉好不好吃,而是 “这头牛能切出多少好肉来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出肉率”“精肉率”

这个等级主要是给屠宰场、肉类批发商和餐厅老板看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本和利润。一头A级的牛,意味着能切出来的商品肉更多,浪费的部分(比如多余的脂肪、骨头)更少,那自然更划算。

所以,这个A/B/C等级可以简单理解为:

  • A级高于标准(非常棒,出肉率很高!)
  • B级标准水平(还不错,出肉率一般)
  • C级低于标准(有点亏,能卖的肉比较少)

那...评级师是怎么算出这个等级的呢?

你可能会想,这A/B/C是评级师用眼睛随便看看就定的吗?当然不是!这背后有一套非常精确的、甚至有点复杂的计算公式。

评级师会在牛被屠宰后,在特定的部位(通常是第6和第7根肋骨之间)切开,然后测量几个关键数据:

  1. 眼肉面积 (ロース芯面積)

    • 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冷”或“肉眼”牛排的横切面大小。这块肉是牛身上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所以这块肉越大,说明这头牛“出肉”的潜力越高。
  2. 腹部肉的厚度 (バラの厚さ)

    • 简单说:就是牛五花那块肉的厚度。评级师会测量这个部位,因为这里厚实,也代表整体的肉量比较可观。
  3. 皮下脂肪的厚度 (皮下脂肪の厚さ)

    • 简单说:就是紧贴着皮肤下面的那层脂肪有多厚。这层脂肪在处理时大部分都会被切掉,所以是“浪费”的部分。脂肪太厚,切掉的部分就多,精肉率自然就低了。
  4. 冷屠体重 (冷屠体重量)

    • 简单说:就是牛屠宰、放血、去皮、去内脏后,在冷库里冷却后的整个牛身的重量。这个是计算的基础。

评级师把这4个测量到的数值,代入一个日本农林水产省规定的 官方计算公式 里,最后会得出一个“预计精肉率”的百分比。


算出来之后怎么定A/B/C?

根据公式算出来的这个百分比,就直接对应了A/B/C等级:

  • A级:精肉率 72%以上
  • B级:精肉率 69%以上,但低于72%
  • C级:精肉率 低于69%

所以,这个字母等级是一个纯粹的、客观的数学计算结果,非常科学。


一个非常重要的点:A/B/C 和 1-5 是两码事!

这是很多人都会搞混的地方。我们平时听得最多的“A5和牛”,其实是两个等级的组合:

  • 步留等级 (A, B, C):关心的是 “量”。它告诉你这头牛的出肉率高不高。
  • 肉质等级 (1, 2, 3, 4, 5):关心的是 “质”。它才是评价这块肉好不好吃的标准,主要看4个方面:
    1. 脂肪交杂(就是我们说的“雪花纹”或“油花”)
    2. 肉的色泽
    3. 肉的紧致度和质感
    4. 脂肪的颜色和品质

所以,我们常说的 A5和牛,它的意思是:

  • “A”:代表这头牛的出肉率很高,达到了72%以上。
  • “5”:代表它的肉质,无论是雪花纹、颜色还是口感,都达到了最高级别的5级。

理论上,也存在 C5 级别的和牛。这就意味着,这头牛虽然出肉率不高(C级),但它肉的品质(油花、风味等)却达到了顶级的5级。这种肉吃起来可能和A5一样美味,但对于肉商来说,从这头牛身上能切下来卖的肉比较少,成本更高。


总结一下

  • 步留等级 (A/B/C) 就像是评价一辆车的 “燃油经济性” —— 一箱油能跑多远,代表了效率和产出。
  • 肉质等级 (1-5) 就像是评价这辆车的 “性能和内饰” —— 加速快不快,座椅舒不舒服,代表了品质和体验。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下次看到A5、B4这些等级时,能更清楚地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啦!

创建时间: 08-11 00:06:27更新时间: 08-11 0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