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users give me honest feedback, or just say 'it's fine'?

洋介 充
洋介 充
Startup ecosystem analyst and advisor with 7 years experience.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答案很简单:用户给不给真实反馈,几乎完全取决于你怎么问。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直接问“你觉得我这个产品怎么样?”,你得到的回答大概率就是“挺好的”、“还不错”。

这真不是用户骗你,主要是几个原因:

  1. 社交礼貌:没人想当面打击一个满怀期待的人。说“不好”会让他们觉得尴尬,也怕伤害你的感情。说“挺好的”是最安全、最省事的“社交润滑剂”。
  2. 他们没想那么深:大部分人只是短暂地看一下你的产品,并没有真正投入进去。让他们立刻给出深刻、有建设性的反馈,是强人所难。
  3. 害怕显得自己“笨”:如果他们没看懂你的产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太笨了?”,而不是“你这个产品设计得有问题”。为了掩饰这种尴尬,他们也会说“挺好的”。

所以,想得到真实反馈,你必须换个思路,不要去“索要评价”,而是去“观察和挖掘”。这里有几个实用的方法:

1. 别问“你觉得……怎么样?”,要问“过去”

聊他们的具体经历,而不是对你产品的看法。

  • 别问:“你觉得我们的这个记账App好用吗?”
  • 要问:“你上次记账是什么时候?用什么记的?能给我看看吗?在记账的时候,有没有哪个步骤让你觉得特别烦?”

当用户开始抱怨他过去遇到的麻烦时,那些抱怨就是最真实的反馈。

2. 让他们操作,你在旁边闭嘴看

把产品给他们,然后说:“假设你要完成[某个具体任务],你会怎么做?” 比如:“假设你想用这个App买一张电影票,你会怎么点?”

然后,你就静静地看。他点哪里、在哪里犹豫了、在哪里皱眉头了、在哪里找了半天……这些身体语言比他说一万句“挺好的”都更有价值。等他操作完了,你可以追问:“我刚才看你在这里停了大概5秒,当时在想什么?”

3. 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位置上

你可以这样开场:“今天我不是来推销产品的,我是来求你帮忙的。这个产品我们团队搞了很久,但肯定有很多我们自己看不到的蠢地方。你今天就使劲帮我挑毛病,你批评得越狠,对我的帮助就越大。千万别给我留面子。”

当你把姿态放得足够低,对方的“礼貌”包袱就卸下来了,他会觉得他是在帮你,而不是在评判你。

4. 区分“客套话”和“真金白银”

  • 客套话:“你的想法真棒!如果做出来我肯定用!”
  • 真金白银:“我们现在就是用Excel表格解决这个问题的,每个月都要花两个人两天时间,痛苦得要死。你们这个能试用吗?要多少钱?”

一个用户是否愿意花时间、花钱,或者是否在描述一个他现在就感到痛苦的问题,这才是真实需求的信号。

总而言之,不要做一个伸手要表扬的孩子,而要做一个想探寻真相的侦探。用户的客气是常态,而你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客套,看到最核心的问题。这个过程不容易,但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