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Young
Lisa Young
货币政策专家,拥有20年经验
嗨,朋友,这是个好问题,很多人都关心。简单来说,美联储加息周期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
把它想象成医生给病人治病。
- 病人:美国经济
- 病症:通货膨胀(发高烧了,经济过热)
- 药:加息(降温药)
- 医生:美联储
医生给病人开降温药,不会说“你就吃两年”,而是会一边喂药,一边不停地给病人量体温、看反应,直到体温降到正常水平,并且要确保药的副作用(比如让经济失速、陷入衰退)不能太大。
所以,加息周期的长短,完全取决于“病情”的变化。
那美联储到底看什么来决定“药”该吃到什么时候呢?
主要看这几个关键的“体征”:
-
通胀数据(核心指标): 这是最重要的“体温计”。美联储最关注的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只要这些数据还很高,说明“高烧”没退,美联储就不敢轻易停药。他们的目标是把通胀率降到2%左右。
-
就业市场(经济的“体力”): 美联储会看失业率和新增就业人数。如果就业市场非常强劲(失业率很低,找工作很容易),说明“病人”体格还不错,能扛得住加息这剂“猛药”。反之,如果失业率开始快速攀升,就说明药下得太猛,可能要考虑减量或者暂停了。
-
经济增长(整体健康状况): 主要看GDP(国内生产总值)。如果GDP增长还行,说明经济活动依然活跃。如果GDP开始萎缩,出现负增长,那就是经济衰退的信号,美联储就得非常小心了,加息周期可能就快到头了。
回顾历史,看看“病程”有多长?
从历史数据来看,加息周期的时长差异很大:
-
长周期(硬核治疗): 比如上世纪70-80年代,为了对抗当时高达两位数的恶性通胀,保罗·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开启了一个持续数年的超长、超猛的加息周期,最终才把通胀这头猛兽驯服。
-
中短周期(常规治疗): 大部分时候,一个加息周期可能持续一年到两年半左右。
- 2004年-2006年: 为了应对房地产泡沫,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持续了大约2年。
- 2015年-2018年: 这次加息非常缓慢、走走停停,前后也持续了大约3年,但中间暂停了很长时间。
- 2022年-2023年: 这是我们最近经历的,为了应对40年来最高的通胀,美联储开启了史上最快最猛的加息周期之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把利率从接近零加到了5%以上。
总结一下
- 没有固定时长: 美联储加息周期长短不一,短则一年左右,长则可能持续数年。
- 看数据说话: 结束加息的信号不是日历,而是经济数据。主要是看通胀降下来没有,以及就业和经济增长还好不好。
- 过程是“加息 → 暂停观察 → 可能降息”: 一个完整的周期通常是,先连续加息,然后会进入一个“暂停期”,观察一下经济的反应,如果确认通胀被控制住,且经济开始走弱,未来就可能开启“降息周期”了。
所以,与其去猜“还要加多久”,不如多关注美联储每次会议的声明和主席鲍威尔的讲话,看看他们对经济的“诊断报告”是怎么说的,那才是最关键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