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跟你说吧,这事儿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道理跟几百年前艺术家干的事儿也差不多,只是用的“笔”和“纸”变了。
你可以这么理解:
1. 这是一座永远不会倒的“纪念碑”
想象一下,古人想让一件事流传千古,他们会怎么做?把字刻在石碑上。因为石头很坚固,不容易被毁掉。比特币的区块链,你就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数字世界的“超级石碑”。一旦一笔交易记录(里面可以塞进一小段文字或代码)被写上去了,就几乎不可能被任何人修改或删除。它会随着比特币网络一直存在下去。
所以,艺术家把他们的信息、宣言或者一首短诗通过交易“刻”在链上,其实就是在建立一座数字纪念碑。他们想表达的东西,理论上可以和人类文明共存亡。这种“永恒性”,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这是一种对抗遗忘的行为。
2. 这是一种全新的“画布”和“颜料”
艺术家总是在寻找新的媒介来创作。最早是在山洞里画壁画,后来有了羊皮纸、帆布、油画颜料,再后来有了相机、摄像机。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有艺术家去尝试用它来搞创作。
比特币区块链就是当今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一种“画布”。它不是用来画画的,它的特性——去中心化(不被任何人控制)、公开透明(谁都能看)、不可篡改(没法耍赖)——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颜料”。艺术家利用这些特性,来表达一些传统艺术形式无法表达的概念。比如,一个关于“永恒承诺”的作品,说一万句“我爱你”可能都不如把一句“I love you”刻在比特币链上来得有冲击力,因为它在技术上保证了这份“承诺”的不可磨灭。
3. 重要的不是“画”,而是“画画”这个动作
很多时候,这种艺术的重点不在于你最后在链上看到的那串乱码一样的交易记录好不好看,而在于艺术家“把记录放上链”这个行为本身。这是一种“观念艺术”或“行为艺术”。
这就像以前有个艺术家把一个普通的小便池签上名送到展览馆,说这是艺术品《泉》。大家震惊了,但后来都明白,他不是说这个东西本身多美,而是他“选择它、命名它、展示它”这个颠覆性的行为构成了艺术。
同样,当艺术家选择用比特币网络这个全球性的、充满争议和金融属性的系统来承载一条纯粹的艺术信息时,这个行为本身就在提出问题: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永恒?科技和人文的关系是什么?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作品。
总结一下:
艺术家把比特币交易当成艺术品,不是因为那串代码本身有多好看。他们看重的是区块链这个媒介的永恒性、公共性和不可篡改性。他们是在用一种全新的、极具时代特征的方式,去**“刻石碑”、“做宣言”、“玩行为艺术”**。这是一种用技术来表达哲学思考的浪漫方式,就像是往宇宙里发射了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刻着自己心声的“数字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