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是否曾引发狂犬病传播?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关于这个问题,咱们用大白话聊聊。


器官移植确实曾引发过狂犬病传播,但这极为罕见

是的,你没看错,这种听起来像恐怖电影情节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发生过。但是,请先放宽心,这种情况极其、极其罕见,发生的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要低得多。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拆开来看,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种事是怎么发生的?

想象一下这个不幸的流程:

  1. 捐献者被感染: 一个人(我们称他为“捐献者”)可能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比如狗、蝙蝠)咬了或抓伤了,但他自己没注意到,或者没当回事,所以没有去打狂犬病疫苗。

  2. 病毒进入潜伏期: 狂犬病毒很狡猾,它不会马上让人生病,而是会有一段“潜伏期”,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甚至更久。在这段时间里,病毒在体内悄悄复制和移动,但感染者本人没有任何症状,看起来完全是个健康人。

  3. 捐献者意外身故: 在病毒潜伏期内,这位捐献者因为一些和狂犬病完全无关的原因(比如车祸、突发心脏病等)不幸去世了。

  4. 进行器官捐献: 在医院里,医生判断他的器官是健康的,符合捐献标准。在争分夺秒的器官移植流程中,常规的筛查项目(如艾滋病、肝炎等)会做,但狂犬病并非常规的筛查项目。因为它太罕见了,而且在人没发病前,目前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能检测出来。

  5. 病毒“搭便车”: 当这位捐献者的器官(比如肾脏、肝脏、心脏,甚至是眼角膜)被移植到接受者(我们称他为“受者”)体内时,潜伏在器官组织和神经里的狂犬病毒,就等于“搭了个便车”,一起被移植了过去。

  6. 受者发病: 进入受者体内后,病毒继续它的“旅程”,最终导致受者出现狂犬病症状。而一旦狂犬病症状出现,死亡率几乎是100%。

这就是整个传播链条。最关键的一环在于:捐献者在潜伏期内去世,导致病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传播了出去。

有真实案例吗?

有的。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德国、中国等地都曾报道过相关案例。

比如,美国在2004年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案例。一名捐献者去世后,他的肝脏、肾脏和动脉被移植给了4名患者。后来,这4名接受者都相继因狂犬病去世。事后调查才发现,源头是那名器官捐献者,他生前可能曾被蝙蝠咬伤。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就是一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卫生部门需要火速追查这名捐献者的所有器官和组织的去向,找到每一位受者,并立即为他们进行暴露后预防(也就是紧急补打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希望能抢在病毒发作前挽救他们的生命。

我们需要为此感到恐慌吗?

完全没必要。

请记住以下几点:

  • 概率极低:全世界每年进行数十万例器官移植手术,因移植感染狂犬病的案例,几十年里报道出来的总共也就那么几十例。这个风险,比你手术中发生麻醉意外的风险要低得多了。
  • 严格的筛查:虽然狂犬病不常规筛查,但器官捐献有着极其严格的流程。医生会详细询问捐献者的病史和生活史,如果捐献者死于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有明确的动物咬伤史,他的器官是绝对不会被采用的。
  • 利远大于弊:对于等待器官的患者来说,移植是他们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如果不做移植,他们几乎肯定会走向死亡。和这个确定的结果相比,那个极其微小的、不可预知的狂犬病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总而言之,器官移植引发狂犬病传播,是医学文献中确认存在的事实,但它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极端特例。 现在的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和安全,我们应该相信医学界的专业和严谨,而不要因为这种极小概率的事件而对伟大的器官捐献事业产生误解或恐惧。

创建时间: 08-15 04:37:12更新时间: 08-15 09: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