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可以从护理学中学到哪些实用的家庭急救知识?
创建时间: 8/9/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护理学里很多核心的理念和技巧,普通人学了之后在家里真的能派上大用场,关键时刻甚至能救命。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聊聊那些我们普通人最该掌握的家庭急救知识。
普通人可以从护理学中学到哪些实用的家庭急救知识?
嘿,朋友!你提的这个问题真的太棒了,也特别重要。很多人觉得护理学、急救这些东西离我们很远,是医生护士的事。但实际上,意外发生的第一现场往往是在家里,救护车赶到前的那几分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金救援时间”,如果我们能做对一些事,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下面我给你梳理一下,从护理学的角度看,哪些东西最实用,最值得我们普通人花时间学一学。
一、 在动手之前:最重要的“护理评估”思维
在学任何具体技巧前,请先记住护理学里最最重要的一条黄金法则:先判断,再行动! 遇到突发情况,千万别慌里慌张地冲上去。
- 环境安全吗? 比如,有人触电倒地,你第一反应是去拉他吗?绝对不是!应该先切断电源。有人在着火的房间里,你得先保证自己不会被困。这是保护自己,也是能持续救助别人的前提。
- 伤者/病人什么状态? 简单看两点:
- 还有没有意识? 拍拍他的肩膀,大声问:“喂!你怎么了?能听到吗?”
- 还有没有呼吸? 观察他的胸口有没有起伏。
这个“评估”的思维模式,是所有急救的基础。它能让你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第一步。
二、 常见家庭意外处理技巧
下面这些都是家里最容易遇到的情况,学會了能解决80%的问题。
1. 烫伤了怎么办?—— 记住“冲、脱、泡、盖、送”五字诀
厨房里做饭、孩子玩耍时倒了热水杯,这太常见了。
- 错误做法: 抹牙膏、涂酱油、撒盐、用冰块直敷!这些“土方子”不仅没用,还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加重损伤。
- 正确做法(护理核心:快速降温,保护创面):
- 冲: 立刻!马上!用流动的、干净的冷水冲洗伤口至少15-20分钟。水流不要太急,主要是为了降温。
- 脱: 小心地脱掉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了,别硬扯,可以先用剪刀把周围的布料剪开。
- 泡: 如果不方便冲洗(比如大面积烫伤),可以用冷水浸泡,持续降温。
- 盖: 用干净的、无菌的纱布或者保鲜膜、干净毛巾轻轻盖住伤口。主要是为了防止感染。
- 送: 如果烫伤面积大(比自己手掌还大)、伤口很深(发白或发黑),或者烫伤了脸、关节等重要部位,赶紧去医院。
2. 割伤/出血了怎么办?—— 核心是“直接按压止血”
切菜切到手,或者摔倒磕破了,流血了怎么办?
- 错误做法: 用纸巾随便擦擦,或者用绳子、橡皮筋使劲勒住伤口的上游(除非是动脉大出血且受过专业训练,否则不要轻易用止血带)。
- 正确做法(护理核心:压迫止血,预防感染):
- 小伤口: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一下,然后用创可贴就行。
- 出血较多: 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没有就用干净的毛巾、手帕),直接按在伤口上,用力按住,别松手! 坚持按压5-10分钟。如果血浸透了第一块纱布,不要拿掉,在上面再加一块继续按。
- 抬高伤肢: 如果是胳膊或腿受伤,在按压的同时,把受伤的部位抬高,最好超过心脏的高度,这样能减少出血。
- 及时就医: 如果伤口很深、很大,或者按压后血还是止不住,赶紧去医院,可能需要缝合。
3. 脚扭了怎么办?—— 记住“大米(RICE)原则”
下楼梯踩空、运动时扭到脚踝,这也很常见。
- 错误做法: 马上用力揉搓、热敷。这会让毛细血管破裂得更厉害,肿得更严重。
- 正确做法(RICE原则,护理核心:制动、消肿、镇痛):
- R (Rest - 休息): 别再让受伤的脚踝或手腕承重或活动了,立刻坐下或躺下。
- I (Ice - 冰敷): 找个冰袋(没有就用毛巾包住冰块,或者用一袋冰冻蔬菜),敷在最疼的地方,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敷一次。这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 C (Compression - 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从脚趾向小腿方向轻轻包扎,不用太紧,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就行。
- E (Elevation - 抬高): 坐着或躺着的时候,用枕头或被子把受伤的脚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4. 家人突然噎住了怎么办?—— 救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这是真正的生死关头!如果有人吃饭时突然说不出话,用手掐住脖子,脸色发紫,说明气道被堵住了。
- 如果对方还能咳嗽、说话: 鼓励他用力咳嗽,别拍背!
- 如果对方完全说不出话(海姆立克急救法):
- 站到他身后,让他身体前倾。
- 一只手握拳,拳眼(大拇指侧)对准他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
- 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快速、用力地向内、向上冲击,像一个英文字母“J”的轨迹。
- 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异物被吐出来,或者他失去意识。
- 如果对方失去意识,立即让他平躺,打急救电话,并准备做心肺复苏(CPR)。
特别提醒: 这个方法需要看视频学习正确姿势,对孕妇和肥胖者有特殊手法,对婴儿则是用“拍背压胸法”。强烈建议大家找个视频学一下!
三、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护理思维”
除了上面这些具体操作,护理学带给普通人更宝贵的,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
- 观察力: 学会观察家人的微小变化。比如老人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不如平时?脸色是不是不太好?呼吸是不是有点急促?早发现问题,就能早处理。
- 预防为主: 最好的急救就是让意外不发生。家里地面保持干燥防滑倒、药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热水瓶收好……这些都是护理学里“健康促进”和“预防”的理念。
- 知道自己的边界: 家庭急救是“救命”和“暂时处理”,不是“治病”。我们的目标是为专业医疗争取时间。处理完之后,一定要懂得判断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什么时候该打120。拿不准的时候,就打120求助!
最后,给你两个最诚恳的建议:
- 准备一个家庭急救包: 创可贴、无菌纱布、绷带、消毒棉片、体温计、小剪刀、医用胶带等。放在家里固定的、好找的地方。
- 花半天时间,参加一次正规的急救培训: 比如红十字会的急救员培训。亲手操作一遍心肺复苏(CPR)和海姆立克,比看再多文章都有用。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创建时间: 08-09 02:55:30更新时间: 08-10 02: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