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在全球债务危机或货币贬值中能否充当避险资产?

Diane Barnes-Waters
Diane Barnes-Waters
Crypto market analyst.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我尽量用大白话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得说比特币确实有成为“避险资产”的潜力,很多人把它叫做“数字黄金”,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1. 数量有限:比特币的总量被代码写死了,就2100万个,挖完了就没了。这跟黄金有点像,地球上的黄金储量也是有限的。当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停地印钱(也就是货币贬值,钱越来越不值钱)时,比特币因为总量恒定,理论上能抵抗这种通货膨胀,起到保值的作用。

  2. 去中心化:它不属于任何国家或银行。这意味着,没有哪个政府能像冻结银行账户一样冻结你的比特币,也没有哪个央行能通过增发来让它贬值。如果某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出了大问题,比特币因为是全球性的,所以不会被“一锅端”。

  3. 方便转移:相比黄金(又重又难带)或者房产(根本带不走),比特币就是一串代码。只要有网络,你可以在几分钟内把它从地球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非常方便。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也有几个致命的弱点:

  1. 价格波动太大:这是最大的问题。一个真正的避险资产,比如黄金或者美元,追求的是“稳”。而比特币呢?今天涨20%,明天可能就跌30%,价格跟坐过山车一样。你想想,你为了躲避风险,结果跳进了一个风险更大的地方,这听起来就不太对劲。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是致命的。

  2. 共识还不够强:虽然很多人看好比特币,但在全球范围内,它还远没有达到像黄金或美元那样的共识地位。很多人仍然认为它只是一个投机品,甚至骗局。当大家都不信它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很难稳定。而且,你不能直接用比特币去超市买菜,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得换成本国货币才能用,这个兑换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

  3. 监管风险: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都还很暧昧。今天可能默许,明天就可能出台一个严格的法案来限制它。这种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就像一个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对价格造成巨大冲击。

  4. 历史表现并不总是“避险”:回顾几次全球性的金融恐慌,比如2020年3月疫情刚爆发时,美股熔断,全球资产暴跌,比特币也跟着一起暴跌,并没有表现出避险的特性。这说明,在极端恐慌下,投资者倾向于抛售一切风险资产来换取现金(主要是美元),而当时的比特币也被当成了风险资产的一部分被抛售了。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比特币具有一些成为避险资产的理论特质,比如稀缺性和去中心化。但就目前而言,它更像是一个高风险的投机资产,而不是一个能让你安稳睡觉的“避风港”。

把它当成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用自己亏得起的钱去参与,或许可以。但如果指望它在下一次全球债务危机中像黄金一样保护你的财富,那可能有点一厢情愿了。它的波动性太大了,可能会让你“避险”不成,反而“翻车”。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当它更成熟、波动更小、共识更强之后,情况会有所不同,但现在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