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聊到牛肉,尤其是日本和牛,BMS这个词你肯定会经常听到。别被这些专业术语吓到,其实它非常简单。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什么是BMS?简单来说,就是给牛肉的“雪花”打分
想象一下你拿到一块顶级的和牛,上面那些白色像雪花一样、均匀分布在红色瘦肉里的脂肪纹路,对吧?那个就叫“大理石花纹”或者“油花”(Marbling)。
BMS(Beef Marbling Standard),翻译过来就是 “牛肉大理石花纹标准”。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把专门测量这些“雪花”有多漂亮、有多密集的尺子。这把尺子有12个刻度,从No.1到No.12。
- BMS No.1:基本上就是一块大红肉,没啥脂肪花纹。
- BMS No.12:我的天,那就是艺术品了!脂肪像细密的雪花一样,均匀地洒在肉里,红白相间,美得不行。
一句话总结:BMS分数越高,代表牛肉的油花越丰富、越细腻、分布越均匀。 这通常也意味着牛肉的口感会更软嫩、更多汁、风味更香醇。
(这里可以想象一张从左到右,BMS No.1到No.12的牛肉切面图,左边很红,右边雪花越来越多)
BMS和我们常说的“A5和牛”有什么关系?
这才是关键!很多人会把BMS和A5这种等级搞混。其实,BMS是决定最终肉质等级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日本的牛肉评级系统非常严格,一块牛肉的最终等级,比如“A5”,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
字母部分(A, B, C):这叫 “步留等级” (Yield Grade)。
- 说白了,就是这头牛有多“有料”。评级员会评估从一头牛身上能切出多少比例的高级肉品。
- A = 高产(能切出很多好肉,最棒!)
- B = 标准
- C = 产量较低
-
数字部分(1, 2, 3, 4, 5):这叫 “肉质等级” (Quality Grade)。
- 这是评价肉好不好吃的核心。这个数字由四个标准来综合评定,取其中最低的一项作为最终得分。
- 这四个标准是:
- 脂肪交杂(BMS):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雪花纹,这是最重要的一个!
- 肉的色泽(BCS):颜色是不是鲜亮的樱桃红。
- 肉的紧实度和质地:肉是不是紧实有弹性,肌理是不是够细腻。
- 脂肪的颜色和品质(BFS):脂肪是不是洁白或淡奶油色,有没有光泽。
关键来了:BMS如何决定那个数字?
肉质等级的数字(1-5)和BMS分数是这样对应的:
肉质等级 (Quality Grade) | 对应的BMS分数 (No.) | 描述 |
---|---|---|
5 (Excellent) | 8 - 12 | 极品 |
4 (Good) | 5 - 7 | 优良 |
3 (Average) | 3 - 4 | 普通 |
2 (Below Average) | 2 | 稍差 |
1 (Poor) | 1 | 差 |
举个例子,我们来解剖一下“A5和牛”这个称号:
- “A” 代表这头牛的出肉率很高,很棒。
- “5” 代表它的肉质是最高等级。要拿到这个“5”,它的 BMS分数必须在8-12之间,并且!它在肉色、紧实度、脂肪颜色这另外三项的评分也必须都达到5分(最高分)。
总结一下
你可以这么理解:
- BMS 就像是牛肉的高考单科成绩,专门考“油花”这一门。
- 肉质等级(1-5分) 是综合了“油花”、“肉色”、“紧实度”、“脂肪色”这四门课的总成绩。
- 最终等级(比如A5) 是结合了“出肉率”(字母A/B/C)和“肉质总成绩”(数字1-5)的最终文凭。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块牛肉标着“BMS 11”,你就知道,它的雪花纹路已经接近顶峰了。如果它同时又被评为“A5”,那就意味着它不仅油花完美,而且在出肉率、肉色等其他方面也都是无可挑剔的王者。
希望这样解释能让你下次在点餐或者买肉的时候,心里更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