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意味着什么?

Torben Etzold
Torben Etzold
经济学博士生

好的,没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我试着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意味着什么?

你可以把美联储想象成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总水库”,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这个水库的“水位计”。表上的数字变大或变小,直接关系到市场上钱的多少(流动性)。


一、扩表(QE - 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开闸放水”

当美联-储扩大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时,我们通常称之为“扩表”或QE。

  • 这是在干什么? 说白了,就是美联储要往市场里“撒钱”。但它不是真的开着直升机撒现金,而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金融资产。

  • 钱从哪来? 美联储买东西的钱是“凭空创造”的。它直接在卖给它债券的商业银行的储备金账户上,记上一笔钱就行了。这样一来,银行手里的现金就变多了。

  • 有什么效果?

    1. 钱变多了,利率下降:银行手里的钱多了,就更愿意把钱借出去。为了吸引人来借钱,银行就会降低贷款利率。这会传导到整个经济体,你的房贷、车贷、企业的贷款利率都可能跟着下降。
    2. 刺激经济:贷款利息便宜了,企业就更愿意借钱投资、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员工;普通人也更愿意贷款买房、买车、消费。这就像给经济踩了一脚油门。
    3. 推高资产价格:市场上的钱多了,没地方去,很多就会流向股市、房地产等市场,导致股价和房价上涨。
  • 什么时候会这么做? 通常是在经济不景气、面临衰退风险的时候,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表来救市。

简单理解:扩表 = 美联储印钱买资产 = 市场上的钱变多 = 刺激经济。


二、缩表(QT - Quantitative Tightening,量化紧缩):“关闸抽水”

当美联-储缩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时,我们称之为“缩表”或QT。

  • 这是在干什么? 和扩表正好相反,缩表就是美联储要从市场里“收钱”回来。

  • 怎么收钱? 主要有两种方式:

    1. 被动缩表(主流方式):美联储之前不是买了很多国债吗?这些债券都是有期限的,到期了政府就要还本付息。美联-储拿到这笔钱后,不再像以前一样继续买新的债券,而是直接让这笔钱“消失”。这样一来,市场上的钱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2. 主动缩表:更激烈一点的方式是,美联储直接在市场上卖出它持有的债券,直接从市场抽走现金。
  • 有什么效果?

    1. 钱变少了,利率上升:市场上的钱变少了,资金变得“紧张”,银行吸收存款和借钱的成本都提高了。这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利率上升,你的各类贷款利息都会变贵。
    2. 给经济降温:贷款利息贵了,企业和个人借钱的意愿就会下降,投资和消费活动会放缓。这就像给过热的经济踩了一脚刹车。
    3. 抑制通货膨胀:缩表的主要目的通常是为了对抗高通胀。通过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来抑制过度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给物价降温。
    4. 可能压低资产价格:市场上钱少了,可能会导致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或承压。
  • 什么时候会这么做? 通常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太高的时候。比如2022年以来,为了对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胀,美联储就在加息的同时,进行了缩表。

简单理解:缩表 = 美联储回收货币 = 市场上的钱变少 = 给经济降温、抑制通胀。


总结一下,这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操作俗称市场影响对你的影响
扩表 (QE)“放水”钱变多,利率下降贷款更容易、利息更低;股市、房价可能上涨;但也可能导致物价上涨。
缩表 (QT)“抽水”钱变少,利率上升贷款变难、利息更高;股市、房价可能承压;有助于控制物价,但可能影响就业。

所以,别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听起来很高大上,它的一举一动,其实通过利率和市场流动性,悄悄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钱包、工作和生活。关注它的变化,能帮你更好地理解经济大环境是冷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