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音墙”(Sheets of Sound)技巧是什么?他的音乐在精神层面上追求什么?

创建时间: 8/18/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很高兴能跟你聊聊这位爵士乐的巨人。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确实是那种一旦你听懂了,就会发现一个全新世界的音乐家。


约翰·柯川的“音墙”(Sheets of Sound)技巧是什么?

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音符,而是一大片、一整面挂毯一样绵延不绝的声音向你涌来。这就是“音墙”这个词想要描述的感觉。

这个技巧流行于他生涯的早期(大约50年代末),当时他还在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乐队里。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简单的角度来看:

  1. 速度快,音符密: 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吹出极大量的音符。他的演奏速度快得惊人,音符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一个紧接着一个,几乎没有空隙。听起来就像是把几百个音符压缩到几秒钟里。

  2. 不是瞎吹,而是“超级分解和弦”: 这可不是没有章法的乱吹。他的“音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乐理支撑。换句话说,当乐队演奏一个和弦时(比如C7和弦),一般的乐手可能会吹奏这个和弦里的几个关键音符来即兴。

    但柯川会做什么呢?他会以闪电般的速度,把这个和弦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解释”一遍。他会吹奏和弦的琶音(把和弦音按顺序快速演奏)、相关的音阶、甚至是一些可以替代这个和弦的其他复杂和弦的音符。他就像一个急性子的建筑师,在几秒钟内给你展示了整栋建筑的蓝图、结构、内部装修和所有细节。

    所以,“音墙”的本质是 “用极高的速度进行高密度的和声探索”

一个比喻: 想象你在跟别人介绍“苹果”这个词。

  • 普通人会说: "Apple"
  • 柯川的方式就像是: "A-P-P-L-E, round, red, or green, grows on trees, sweet, crunchy, makes cider, keeps the doctor away..." 他把关于苹果的所有信息,用极快的语速在一瞬间全告诉你。

如果你想亲耳感受一下,可以去听听他的专辑 《Giant Steps》,这简直是“音墙”技巧的教科书。

他的音乐在精神层面上追求什么?

这是理解柯川后半段音乐生涯的关键。如果说“音墙”是他技术上的巅峰,那么他后来的音乐,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完整体现。技术最终是为情感和精神服务的。

他的精神追求可以概括为 “通过音乐,与神性、与宇宙的本源连接”

  1. 音乐即祈祷: 柯川在生涯中期克服了严重的毒瘾,他认为这是上帝的帮助。从此,他的音乐创作带有了浓厚的宗教和灵性色彩。他不再仅仅把音乐看作是娱乐或艺术,而是看作一种 祈祷和冥想 的方式。他的萨克斯风,就是他与神对话的媒介。

  2. 寻求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他开始大量研究世界各地的音乐,尤其是印度和非洲的传统音乐与宗教哲学。他相信声音中蕴含着一种原始的、宇宙通用的力量。他试图通过音乐打破文化、种族和宗教的界限,找到一种能与所有人沟通、能触及生命本质的“宇宙之声”。他的音乐变得越来越自由,甚至有些地方听起来很“混沌”,但这正是他在模仿宇宙从混沌走向和谐的过程。

  3. 超越自我,达到“出神”状态: 听柯川后期的现场录音,你会发现他的独奏非常长,有时甚至能持续半小时以上。在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演奏中,他追求的是一种 “忘我” 的状态。他通过重复的乐句、逐渐增强的音量和近乎嘶吼的音色,试图摆脱肉体和思想的束缚,进入一种纯粹的、精神化的音乐境界。这和一些宗教仪式中,通过不断念诵或舞蹈来达到与神合一的状态非常相似。

一个里程碑: 要理解他的精神追求,必须要听 《A Love Supreme》 (至高无上的爱) 这张专辑。这整张专辑就是他献给上帝的四部赞美诗。你甚至可以在专辑内页看到他写的诗,音乐完全是围绕着“感恩、觉醒、探寻、赞美”这个主题展开的。这是他音乐从技术探索转向精神追求的最重要标志。

总结一下:

  • “音墙” 是他早期用来探索音乐极限的 “技术工具”,像一把锋利的锤子,要敲开和声世界的坚固大门。
  • 精神追求 是他后期的 “终极目标”,是那扇大门背后的宇宙。他希望用音乐来完成一场灵魂的朝圣之旅。

所以,听柯川的音乐,就像是在见证一个凡人,如何通过他手中的乐器,一步步尝试触摸天堂。


问题标签: 约翰·柯川, 乐理, 技巧, 精神追求, 爵士乐

创建时间: 08-18 10:02:45更新时间: 08-18 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