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契机或事件,让他决定将辛苦攒下的钱投入风险极高的股票市场?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位日本股市的传奇人物——小手川隆(网名B.N.F)。他把打工攒下的钱一股脑儿全投进股市,这事儿听起来挺疯狂的,但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

你可以这么理解,把他推进股市的,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更像是一系列想法和环境因素的“化学反应”。


从打工仔到股市传奇:小手川隆的“第一笔赌注”是如何下定的?

很多人都好奇,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是哪来的胆子,敢把辛辛苦苦攒下的160万日元(当时约合十几万人民币)全部扔进股市这个“无底洞”?咱们来拆解一下他当时的想法。

  • 1. 对银行利息的极度失望:“钱放银行,等于在亏钱”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接地气的一个原因。当时是21世纪初,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整个国家的银行利率低得可怜。你把钱存银行,一年下来利息可能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

    小手川隆是个很聪明且对数字敏感的人。他算了一笔账:我辛辛苦苦打工攒钱,结果钱放在银行里几乎不增长,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不等于是在慢慢变穷吗?这种“不甘心”是促使他寻找其他出路的第一推动力。

  • 2. “新世界”的开启:互联网交易的普及

    在小手川隆决定入市的那个年代,一个重要的技术变革正在发生——互联网证券交易开始普及了。

    在这之前,普通人想买卖股票是件很麻烦的事,得去证券公司,手续繁琐,信息也不对称。但互联网券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现在,只要有台电脑,有根网线,谁都能在家里开户、下单。

    对于一个整天宅着、对电脑和网络非常熟悉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他发现,股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金融大鳄们的赌场,而是一个他可以亲自下场参与的“游戏”。

  • 3. 独特的个人性格:极度的专注与自信

    这一点非常关键。小手川隆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赌徒,他更像一个准备参加一场高难度竞赛的选手。

    在决定投入真金白银之前,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他不像我们普通人看看新闻、听听股评就完事了,他是把股市当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来钻研。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盯着K线图,分析股票的分时图(tick chart),寻找其中短线波动的规律。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模拟,他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交易逻辑。他相信自己找到了在短线交易中获胜的“秘诀”——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乖离率反转”等策略。这种基于海量研究而产生的强烈自信,是他敢于“All in”的核心。他相信的不是运气,而是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 4. 动机很纯粹:就是为了赚钱

    他没有那么多“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宏大理想。在早期的采访中,他非常直白地表示,他进入股市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这种纯粹而强烈的动机,让他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交易这个“事业”中。

总结一下

所以,把他推入股市的那个“契机”,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个对银行存款感到“愤怒”的年轻人,恰好遇到了互联网交易这个“新工具”,再加上他本人极度专注、自信的“程序猿”式性格,最终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与其让钱在银行里“发霉”,不如拿到这个自己似乎已经看懂了规则的新“游戏”里,为自己赢一个未来。

他后来的成功,尤其是“J-COM事件”一战成名,都是后话了。但最初的那一步,源于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能力的绝对信任。

创建时间: 08-15 09:51:19更新时间: 08-15 1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