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否可能引发新的“社会排斥”,导致不熟悉加密钱包的人群被边缘化?

涛 沈
涛 沈
Financial technology expert.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确实是个挺现实的担忧。

在我看来,答案是:短期内有很大可能,但长期来看不一定。

你可以这么想,这事儿跟咱们刚开始接触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一模一样。

为什么说短期内很可能造成“排斥”?

  1. 门槛太高,像学一门外语。 你想想,现在要用比特币,你得先搞明白什么是“钱包”,什么是“私钥”、“助记词”,还得知道怎么安全地保存这些东西。这不像银行卡,密码忘了可以去银行重置。在比特币的世界里,私钥丢了,你的钱就真的永远丢了,谁也帮不了你。这对于咱们普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不常接触新科技的长辈们来说,门槛实在太高了,光听听就头大了。

  2. 安全感缺失,没人“兜底”。 我们习惯了银行、支付宝这种服务。钱转错了,可以找客服;账户被盗了,可以报警,平台也会介入。但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你就是你自己的银行。这意味着自由,也意味着风险自负。这种“没人管”的状态,会让很多人没有安全感,不敢轻易尝试。被排斥在外的,恰恰是那些更需要稳定和保障的人。

  3. 操作体验还不够“傻瓜”。 现在的加密钱包,虽然比以前好用多了,但跟我们日常用的App比起来,还是复杂。又是扫码又是复制长长的地址,一不小心就可能转错账,而且转错了就追不回来了。这种体验对新人非常不友好。

但为什么说长期来看不一定呢?

  1. 它也在解决另一种“排斥”。 换个角度看,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开设一个银行账户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各种身份证明和繁琐手续。但只要有部能上网的手机,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比特币钱包。从这个意义上说,比特币恰恰是在推动“金融普惠”,让那些被传统银行“排斥”在外的人,也能拥有和使用自己的资产。它是在打破旧的壁垒,虽然同时也在建立新的壁垒。

  2. 技术总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想想二十年前,上网还需要拨号,操作非常复杂。现在呢?小孩子都会用手机看视频了。同样,加密钱包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未来,使用它可能会像今天用微信支付一样简单,你根本不需要去理解背后的复杂技术,只需要扫个码、按个指纹就行了。很多公司正在努力把这个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3. 它不是“要么全要,要么全不要”的选项。 比特币很可能不会完全取代我们现在的金融系统,而是成为一个补充。就像现在有人喜欢用现金,有人喜欢刷卡,有人喜欢扫码一样。未来,你可能根本不需要自己管理复杂的钱包,而是通过类似支付宝、银行App这样的中间服务商来间接持有和使用比特币,他们会帮你处理好所有复杂和危险的部分。

总的来说,比特币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它普及的初期,由于技术复杂性,确实会像当年的“数字鸿沟”一样,让一部分人掉队,形成新的“社会排斥”。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用户体验的改善,这个门槛会越来越低。同时,它也在帮助另一群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人。

所以,最终会不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排斥,关键不看技术本身,而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和发展它——是把它做成少数极客的玩具,还是打造成人人都能轻松使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