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查理·芒格如何将数学思维延伸至商业逻辑?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查理·芒格如何将数学思维延伸至商业逻辑?
嘿,你好!我是那种喜欢读投资书和听芒格演讲的普通人,芒格的这个想法我琢磨了好几年,觉得特别实用。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解释清楚,不绕弯子。芒格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他总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这是他从数学家卡尔·雅可比那儿借来的话),本质上是把数学里的一个聪明技巧用到商业和投资上。咱们一步步来拆解。
先说说这个想法的来源:数学里的“反证法”
想象一下,你在解一道数学题,比如证明“所有偶数都能被2整除”。正常人可能会举例子证明,但数学家有时会反过来想:假设有个偶数不能被2整除,那会发生什么?结果你会发现,这假设会导致矛盾,所以原命题就成立了。这叫“反证法”——不直接证明对的,而是证明错的行不通。
芒格觉得这招太牛了,为什么?因为生活中正面思考容易陷入偏见,我们总爱幻想成功,但忽略坑。芒格就把这数学思维“移植”到商业逻辑上:别只想怎么赢,先想想怎么输,然后避开那些雷区。
芒格怎么在商业和投资上用这个?
芒格不是理论家,他是实干派。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他和巴菲特一起管着上千亿的钱。他们的投资哲学里,反向思维是核心“心智模型”之一(芒格爱用这个词,指各种思考工具)。简单说,就是:
-
不是问‘怎么成功?’,而是问‘怎么失败?’
比如,你想开一家咖啡店。正常人会想:选好位置、卖好咖啡、吸引顾客,就能赚大钱。但芒格会反过来:什么会让这店倒闭?可能是租金太高、竞争太多、供应链断裂,或者顾客口味变了。列出这些“失败原因”,然后一个个避开,你成功的概率就高多了。 -
延伸到投资哲学
芒格投资时,不追热门股,而是先想“这公司怎么破产?”比如,看一家科技公司,他会问:如果技术过时了呢?如果竞争对手抄袭了呢?如果管理层犯傻了呢?通过反向思考,他避开了很多泡沫股。记得2000年互联网泡沫吗?很多人冲进去,芒格和巴菲特就没上当,因为他们反过来想过“这些公司没盈利,怎么可能长久?” -
为什么这对普通人有用?
我们普通人决策时,常被情绪骗。比如买房,你兴奋地想“房价会涨”,但芒格会让你反过来:房价跌了呢?经济衰退了呢?这样想,你就不会盲目借一堆债。芒格说过,生活中80%的错误都能通过反向思维避免——不是天才的直觉,而是系统地想反面。
举个生活小例子,让你秒懂
假设你想减肥。正常思路:多运动、多吃菜,就能瘦。但芒格式反向:什么会让我减肥失败?可能是偷吃零食、半途放弃、没睡好影响代谢。列出来后,你就针对这些设防,比如把零食藏起来、找朋友监督。结果呢?减肥成功率翻倍!
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里讲了很多这种案例,他强调这不是什么高深哲学,就是多学科思维的结合——数学+心理学+经济学。总之,反过来想不是消极,而是聪明地防御。试试看,下次做决定时,别急着正面冲,先反向刹车,你会发现世界清晰多了。
如果你有具体场景想聊,比如投资股票或创业,我可以再分享点个人经验。芒格这老头儿的思想,真的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