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病者的体液(如唾液、眼泪)是否具有传染性?护理人员应如何自我防护?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严肃但重要的话题。我会用尽量好懂的方式给你解释清楚。
狂犬病发病者的体液有传染性吗?护理时如何防护?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无论对于患者家属还是专业的护理人员。
核心答案:有传染性,但传染的条件很苛刻
简单来说,已经发病的狂犬病患者,其唾液、眼泪、脑脊液等体液中,确实含有狂犬病毒,因此理论上是具有传染性的。
但是,你先别慌,这种“人传人”的情况在现实中极其罕见,远不像流感那样容易传播。病毒要成功传染,需要满足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
含有病毒的体液(主要是唾液)必须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比如眼睛、口腔、鼻子)进入到另一个人的体内。
- 什么意思呢?
- 如果患者的唾液不小心溅到了你完好无损的皮肤上,你是不会被感染的。
- 但如果溅到了你的伤口上,或者溅入了你的眼睛、嘴巴里,那就存在感染风险了。
- 和患者握手、拥抱,或者接触他用过的但已经干燥的物品,这些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狂犬病的。
重点风险体液排名:
- 唾液:这是最主要的风险来源,因为病毒在发病后期会大量集中在唾液腺。
- 眼泪、呼吸道分泌物:也检测到过病毒,属于次要风险。
- 脑组织和脑脊液:病毒含量极高,但普通护理人员一般不会接触到。
- 血液、尿液、粪便: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除非被唾液等污染。
护理人员应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既然存在风险,哪怕再小,对于一线护理人员来说,也必须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护。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专业的体现。记住,恐惧没用,规范操作才是王道。
以下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防护措施,可以想象成给自己穿上一套“无懈可击的铠甲”:
1. 个人防护装备 (PPE) - 一件都不能少!
这是防护的重中之重,每次接触患者前都必须穿戴整齐。
- 戴双层手套: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推荐戴双层,多一重保障。
- 穿防水隔离衣/防护服:防止患者的唾液等体液浸湿或溅到你的衣服和身体上。
- 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护你的口鼻,防止吸入患者咳嗽或说话时可能带出的飞沫。
-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这一点极其重要! 眼睛的粘膜是病毒的直接入口,必须保护好,防止任何液体溅入。
穿脱顺序要规范:先穿哪个后穿哪个,先脱哪个后脱哪个,都有标准流程,目的是防止在脱下装备时污染到自己。一般原则是“最脏的先脱”。
2. 严格的手部卫生 - 防护的基石
- 每次接触患者后,即便戴了手套,脱掉手套后也要立刻、马上用“七步洗手法”以流动水和皂液彻底清洗双手。
- 或者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一道防线。
3. 避免高风险操作和行为
- 尽量避免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或气溶胶的操作,比如给患者吸痰。如果必须操作,务必确保所有防护都已到位,并且环境通风。
- 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刺激患者,因为狂犬病患者可能会有攻击性、烦躁、怕风怕水等症状,可能会突然有抓咬或吐口水的行为。
4. 环境和物品的处理
- 患者使用过的床单、衣物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需用专用防漏袋收集,并按照医疗废物感染性织物的标准进行消毒处理。
- 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等,应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覆盖消毒后再进行清理。
- 病房地面、物体表面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 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 最后的“救命稻草”
万一,我是说万一,在护理过程中还是发生了意外(比如被患者抓伤、咬伤,或体液溅入眼睛),绝对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 立即处理伤口:
- 皮肤伤口:立刻用肥皂水(或清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 粘膜暴露(如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立即上报并就医:马上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立即前往急诊或疾控中心,由医生评估后,立刻、规范地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只要处理及时,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发病。
总结一下:
对于护理狂犬病患者,我们需要有十二分的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明确的,只要我们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接触预防+飞沫预防”**的原则,穿戴好全套PPE,做好手卫生,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自身安全。这是一场需要专业、细心和勇气的战斗。
创建时间: 08-15 04:38:21更新时间: 08-15 09: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