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查房时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创建时间: 8/9/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咱们用大白话聊聊这个事儿。


护士查房时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嘿,你好!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好奇护士推着小车在病房里来来回回,到底在忙些什么。

你可以把护士查房想象成一次对病人的“每日安全检查”。这不仅仅是打个招呼、发个药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观察、评估和沟通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保病人正走在康复的正确轨道上,并且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风险。

下面我把它分成几个部分,这样更好理解:

第一部分:看“人”—— 病人本身的情况

这是查房的核心,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病人这个“人”。

  1. 精神状态和总体感觉:

    • 清醒吗? 是不是能正常跟你对话,还是迷迷糊糊、昏昏欲睡?这能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
    • 情绪怎么样? 是不是看起来很焦虑、沮丧,还是比较平静?情绪会直接影响康复。
    • 主观感受是什么? 我们会主动问:“今天感觉怎么样?” “昨天晚上睡得好吗?” “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病人自己说的“我觉得...”,这可是第一手资料。
    • 疼不疼? 如果疼,我们会问哪里疼,有多疼(比如从0到10打个分),什么样的疼(是针扎一样还是钝痛),这些信息对医生调整止痛方案至关重要。
  2. 生命体征(硬指标):

    • 体温(T): 是不是发烧了?这是判断有无感染最直接的线索。
    • 脉搏(P): 心跳得快不快、规不规律?
    • 呼吸(R): 呼吸是平稳还是急促?有没有困难?
    • 血压(BP): 血压高不高、低不低?对于心血管病人尤其重要。
    • 血氧饱和度(SpO₂): (就是夹在手指上的那个小红灯)身体里缺不缺氧?
  3. 和病情相关的“蛛丝马迹”:

    • 皮肤: 颜色怎么样?有没有发黄(黄疸)、苍白(贫血)或发紫(缺氧)?有没有皮疹、褥疮?
    • 手术伤口: 手术后的病人,我们会仔细看伤口,有没有红肿、渗液,长得好不好。
    • 呼吸系统: 对于肺炎或有呼吸问题的病人,我们会听听肺部的声音,看看咳出来的痰是什么颜色、多不多。
    • 消化系统: 会问问有没有恶心呕吐、肚子胀不胀、排便情况怎么样。
    • 肢体活动: 能不能自己翻身、下床活动?有没有哪边手脚没力气?

第二部分:查“物”—— 各种医疗设备和管路

病人身上和床边常常连着一些“管子”和“线”,这些也是我们的重点检查对象。

  • 输液(打点滴): 液体还剩多少?滴的速度对不对?输液的针头周围有没有红肿或疼痛?
  • 各种引流管: 比如手术后肚子上或胸口的引流管,我们会看引流出来的液体颜色、性质和量,这能告诉我们身体内部的恢复情况。
  • 尿管: 是否通畅?尿液的颜色和量是否正常?
  • 氧气管/呼吸机: 流量设置对不对?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 监护仪: 屏幕上的心跳、血压、血氧等数字是否在正常范围?报警线设置得是否合理?

第三部分:顾“环境”—— 病床单元的舒适和安全

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对康复同样重要。

  • 床铺: 是否干净、整洁?
  • 安全设施: 床栏是不是拉起来了(对需要预防坠床的病人)?呼叫器是不是放在病人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
  • 物品摆放: 病人常用的水杯、纸巾等是否方便拿取?地面有没有水渍或障碍物,防止滑倒?

第四部分:做“记录”—— 把观察到的都记下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护士查房观察到的一切,都不是看过就算了,而是要准确、及时地记录在病历里

这份记录可不是写日记,它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非常重要。它包括:

  • 客观资料: 就是我们测量和观察到的事实,比如体温38.5℃,伤口有少量淡黄色渗液,血压150/90mmHg等。
  • 主观资料: 就是病人自己说的话,比如记录“患者自诉头晕、恶心”。
  • 我们做了什么: 比如“已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已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已告知患者多喝水”等。

这份记录是给整个医疗团队(医生、其他班次的护士、康复师等)看的,确保每个人都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从而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总而言之, 护士查房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评估过程,涵盖了生理、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我们通过看、听、问、摸、测等方式,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您(或您的家人)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里,尽快康复。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到你!

创建时间: 08-09 02:53:33更新时间: 08-10 0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