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汇合”的第二个要素:企业和个人开始采纳新的商业习惯以适应环境。这具体指哪些习惯?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关于“三重汇合”里这第二个要素,其实说白了就是,当世界因为科技和全球化变得“平”了之后,光有新工具、新平台还不够,企业和个人必须得学会用新的“姿势”去玩这个新游戏。
这就好比你从马车时代一下进入了高铁时代,你不能还用以前那套养马、赶车的思维去开高铁,对吧?你得学习新的驾驶方法、看懂新的信号系统、适应新的速度。
这个“新的商业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改变:
从“上下级”到“手拉手”:工作方式的改变
以前的公司像个金字塔,老板在塔顶发号施令,信息和指令一层一层往下传,效率很慢,基层员工也没啥主动性。
- 新习惯:横向合作 (Horizontal Collaboration)
- 什么意思? 现在更流行的是“网状”结构。大家不再是死板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随时可以拉个群,组个项目组,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公司的人一起协作。
- 打个比方: 就像以前玩单机游戏,你只能跟着设定好的剧情走。现在玩的是网络游戏,你可以随时和任何地方的玩家组队打怪,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人是坦克,有人是治疗,有人是输出),这样才更有效率。
从“大包大揽”到“抓大放小”:业务模式的改变
以前的公司总想着什么都自己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客服,样样都抓。结果可能样样都不精。
- 新习惯:聚焦核心,外包 B 计划 (Outsourcing & Offshoring)
- 什么意思? 公司会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最核心的业务上(比如苹果公司专注于设计和营销),然后把那些非核心的业务(比如生产制造、电话客服)交给其他更专业、成本更低的公司去做。
- 打个比方: 你是个顶尖大厨,你的核心任务是研发新菜品。至于洗菜、切菜、洗碗这些杂活,你完全可以雇个帮厨来做,这样你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从“信息孤岛”到“信息共享”:知识获取的改变
以前,知识和信息是稀缺资源,掌握在少数专家或管理者手里。你想知道点什么,得层层申请,或者去图书馆翻半天。
- 新习惯:善用搜索,主动“喂料” (In-forming & Open Source)
- 什么意思? 个人层面,有了Google、维基百科这样的工具,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信息,自我“赋能”。企业层面,“开源”成了一种潮流,大家一起贡献代码和智慧,把蛋糕共同做大(比如安卓系统)。
- 打个比方: 以前你想学做菜,得拜师学艺,师傅还可能留一手。现在,你打开手机,无数的美食博主把菜谱、步骤、秘诀拍成视频免费给你看,你随时都能学习和实践。
从“按部就班”到“实时响应”:供应链的改变
以前的供应链是“下订单-生产-运输-收货”,流程很长,也很僵化。
- 新习惯:打造“神经系统”般的供应链 (Supply-Chaining)
- 什么意思? 现在的供应链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和透明。从沃尔玛的库存管理到亚马逊的物流,都像一个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你这边刚下单,那边仓库的机器人就开始拣货,物流公司马上规划好路线,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实时可见。
- 打个比方: 就好像你去快餐店点餐,你在前台点完,后厨的屏幕上立刻显示你的订单,厨师、配餐员、打包员分工合作,几分钟后你的餐就好了。整个流程是实时同步的。
从“线下思维”到“数字优先”:思维模式的根本转变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以上所有习惯的改变,都源于这个思维的转变。
- 新习惯:数字化转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什么意思? 不再是把线下的东西简单地搬到网上,而是从根本上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思考和重构业务。开会用视频会议,协作在云端文档,营销靠社交媒体,决策看数据分析。
- 打个比方: 这不是简单地把纸质信件换成电子邮件。而是像微信一样,它不光能发信息,还整合了支付、社交、小程序等无数功能,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第二个“汇合”讲的就是一个**“适应期”**。当世界这个大环境变了,企业和个人如果还抱着老的习惯不放,就会被淘汰。而那些能够快速学习和采纳这些新合作方式、新业务模式和新思维习惯的,就能在“平坦”的世界里,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创建时间: 08-15 03:59:23更新时间: 08-15 0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