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没问题。感染疱-疹这事儿,很多人以为只是身体上起点东西,但实际上,它对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有时候比那几个小水泡要麻烦得多。我试着聊聊这事儿,希望能让你更好地理解。
感染疱疹,除了身体,对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可能更“折磨”人
得了这个,就像坐上一趟情绪的过山车,而且还是在一条充满偏见的隧道里穿行。
一、心理层面:内心戏超多,堪比一部连续剧
-
第一波冲击:震惊、否认和愤怒
- “怎么会是我?” “是不是搞错了?” “都怪那个人!”
- 这是最开始的正常反应。感觉就像突然被贴上了一个不想要的、而且撕不掉的标签,整个人都是懵的。
-
无尽的焦虑和恐惧
- 这是最折磨人的部分。你会开始不停地想:
- 它会不会再复发?什么时候复发?
- 会不会传染给下一个我喜欢的人?
- 别人知道了会怎么看我?会不会觉得我很随便?
-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失控感,会让人极度缺乏安全感,做什么事都提心吊胆。
- 这是最折磨人的部分。你会开始不停地想:
-
深深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 这是很多人心里最重的一块石头。因为这个病和“性”挂钩,社会上又有太多污名,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觉得自己“不干净”了,或者在道德上犯了错。
- 这种自我攻击非常伤人,会让你在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变了。
-
自我价值感暴跌,甚至抑郁
- “我这样的人,还有谁会爱我呢?”
-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残缺”了,不再值得被爱。看到别人甜甜蜜蜜的,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种情绪如果一直排解不掉,很容易滑向抑郁的边缘。
-
孤独和自我孤立
- 感觉全世界只有自己得了这个倒霉的病,没人能理解你的痛苦和恐惧。
- 为了避免“麻烦”,你可能会下意识地推开想靠近你的人,不敢进入新的亲密关系,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社会生活层面: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友好了
-
恋爱和约会成了“终极难题”
- 最大的坎儿就是 “如何告知(The Talk)”。
- 什么时候说?怎么说?说了对方会不会立马跑掉?每一次心动,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人因为害怕被拒绝,干脆直接放弃了去认识新的人。
-
面对社会的偏见和无知
- 你会发现,很多人对疱疹的了解,都来自于一些夸张的、不准确的段子或传言。
- 他们不知道这其实非常普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也不知道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比如服药、避免在发作期亲密接触)就可以很大概率地避免传染。你要么得一遍遍去解释,要么就得默默忍受别人的误解和背后的指指点点。
-
社交退缩
- 不仅仅是恋爱,你可能连正常的社交活动都会减少。因为心情不好,或者害怕和别人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干脆就宅在家里,离人群远一点,觉得这样最安全。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而且完全可以过得很好!
感染疱疹,确实会给生活带来一个“急转弯”,让你在心理和社交上经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但请相信,这只是一个坎儿,不是人生的终点。
-
首先,接受你的所有情绪。 那些害怕、羞耻、愤怒都是正常的,别因为有这些情绪而再次攻击自己。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消化。
-
其次,疯狂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这里绝对是真理。当你彻底搞明白它的传播途径、如何降低传染风险、复发的诱因等等,你的恐惧感会大大降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 “可控的”。
-
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 全世界有几亿人都有这玩意儿,它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得多,只是大部分人沉默着。它就像长在了一个尴尬位置的“感冒”,它不能定义你这个人。
-
“告知”没那么可怕。 当你用一种平静、坦诚、负责任的态度去告知伴侣时,你会发现,真正喜欢你、成熟的人,会愿意和你一起去了解和面对。如果对方因为这个就跑了,那也算帮你提前筛选掉了一个不合适的人。
-
寻求支持。 如果可以,找一个你绝对信任的朋友、家人聊聊。或者,去网上找一些靠谱的病友社群(注意甄别信息),你会发现很多和你一样的人,都在积极地生活、恋爱、结婚。如果情绪实在过不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总之,它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你的全部。当你走过最初的恐慌,用知识武装自己,你会发现,生活的主动权依然在你手里。你依然值得被爱,也依然可以拥有正常、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