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来聊聊纳瓦尔这句非常经典的话。
把这句话拆开来看,其实就两部分:“独特的知识” 和 “用互联网放大”
想象一下,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一个手艺人,比如一个捏面人的师傅,他的手艺就是他“独特的知识”。他怎么赚钱呢?他只能在自己的村里或者镇上的集市摆个摊。一天下来,能看到他手艺的,最多也就几百人。他的影响力和收入,被他的地理位置和体力牢牢锁死了。
这就是纳瓦尔所说的,过去我们赚钱的方式。
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关键部分放到今天这个时代,你就明白纳瓦尔的智慧了。
第一部分:什么是“独特的知识” (Specific Knowledge)?
这东西听起来很玄,但其实特好理解。它不是你在学校死记硬背的知识,也不是那种你看几本书、上几门课就能学会的技能。
“独特的知识”是你个人经历、热情和技能的独特组合。
它有几个特点:
- 你对此充满天生的好奇心:你研究这个东西的时候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别人觉得是工作,你觉得是玩。
- 它很难被系统化地教授:没有一本教科书叫《如何成为你》。比如,一个既懂编程又超爱养猫的程序员,他可以分享“如何用代码给猫主子做个自动投喂器”,这就是他独特的知识。你让一个纯粹的程序员或者一个纯粹的猫咪博主来做,都差点意思。
- 它通过实践得来:是你长期“玩”出来的,是你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时积累下来的经验。
举个例子:
- 你是个设计师,同时又是个徒步爱好者。你“独特的知识”可能就是“如何为户外品牌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Logo”。
- 你是个会计,但你特别擅长用Excel给朋友做家庭理财规划。你“独特的知识”就是“给普通家庭的极简Excel理财法”。
- 你喜欢打游戏,还喜欢研究历史。那你“独特的知识”可能就是“从《刺客信条》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社会风貌”。
看到没?它就是 A + B = C 的模式,这个C,就是独属于你的宝藏。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用互联网放大” (Scale with the Internet)?
这部分是这句话的精髓,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红利。互联网,就是纳瓦尔口中那个最强大的**“杠杆”(Leverage)**。
回到开头那个捏面人的师傅。如果他生活在今天:
- 他可以拍个短视频,展示他如何在1分钟内捏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这个视频可能会被 100万人 看到。
- 他可以开个直播,实时和全国各地的粉丝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顺便卖掉他刚捏好的作品。
- 他可以录制一套线上课程,教大家“零基础学面人艺术”,这套课程可以被反复销售,他睡觉的时候都有人下单。
看,互联网做了什么?
- 打破了地理限制:他的“摊位”从一个小集市,变成了全世界。
- 打破了时间限制:他发布的内容(视频、文章、课程)可以7x24小时不间断地为他“工作”。
- 复制成本几乎为零:他捏一个面人需要10分钟,但他的视频被1个人看和被100万人看,他付出的额外成本几乎是零。
这就是“放大”。互联网把你那份“独特的知识”,从一份体力劳动,变成了一份可以无限复制的资产。
总结一下: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纳瓦尔其实是在给我们指出一条在现代社会创造财富和影响力的清晰路径:
第一步:向内探索,找到你自己的“独特知识”。 别再盲目地追逐风口,问问你自己:
- “我从小就对什么东西特别好奇?”
- “朋友们最常向我请教什么问题?”
- “有什么事情,我做起来不觉得累,甚至愿意免费做?”
第二步:向外分享,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去放大它。 别怕自己知道的太少,也别怕没人看。
- 写成文章发在公众号或知乎。
- 拍成视频发在B站或抖音。
- 用音频录成播客。
- 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地讨论你热爱的话题。
你持续地分享,互联网就会帮你找到那些和你同频共振的人。慢慢地,你的个人品牌就建立起来了,信任也随之而来。当信任足够时,机会(工作、合作、创业项目)自然会找上门来。
所以,纳瓦尔这句话,本质上是在说:不要再用时间的、一次性的出卖来换取收入,而要打造一个系统,让你的独特性为你持续地、规模化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