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托里维尔”区的关闭被认为是爵士乐向外传播的一个重要节点?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这其实是个特别有趣的历史转折点。
为什么“斯托里维尔”区的关闭被认为是爵士乐向外传播的一个重要节点?
你可以这么理解:在斯托里维尔关闭之前,爵士乐就像是新奥尔良这个“村子”里的独家特产,虽然特别棒,但基本只有村里人知道。而斯托里维尔的关闭,就像是村子里的特产店突然全关门了,做特产的师傅们为了谋生,只能背着手艺去外地闯荡,结果一下子就把这个“特产”带向了全世界。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关键点:
1. 斯托里维尔:爵士乐的“温室”和“训练场”
-
这是个什么地方? 简单说,斯托里维尔(Storyville)是20世纪初新奥尔良一个合法的红灯区。里面有大量的酒吧、妓院、舞厅和各种娱乐场所。
-
它和爵士乐有什么关系? 这些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现场音乐来助兴!所以,斯托里维尔为当时的音乐家们提供了海量的、稳定的工作机会。无论是为舞会伴奏,还是在小酒吧里独奏,乐手们在这里不愁没饭吃。
-
一个完美的“培养皿” 因为工作机会多,竞争也激烈。乐手们为了吸引顾客、保住饭碗,必须不断地创新,演奏得比别人更精彩、更有活力。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即兴演奏、独特的节奏感等爵士乐的核心元素得到了飞速发展。像巴迪·博尔登(Buddy Bolden)、弗雷迪·凯帕德(Freddie Keppard)以及年轻时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等早期爵士乐大神,都在这里历练过。
所以,你可以把斯托里维尔看作是早期爵士乐的“摇篮”或“职业技术学院”。它把最有才华的乐手聚集在一起,给了他们一个稳定又富有挑战性的环境,让爵士乐这种音乐形式在这里孵化成熟。
2. “温室”被拆:失业潮来临
-
发生了什么?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新奥尔良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驻扎了大量海军。美国军方认为,斯托里维尔这样的红灯区会腐化士兵、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于是,联邦政府下令,强行关闭了整个斯托里维尔区。
-
直接后果是什么? 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爵士乐手集体失业了。那个曾经为他们提供稳定收入和表演舞台的“温室”被彻底拆除了。新奥尔良本地已经无法消化这么多优秀的音乐家了。
3. “大迁徙”:爵士乐的种子被风吹散
-
乐手们怎么办? 为了生活,他们只能去别的地方找工作。当时,美国的工业正在蓬勃发展,很多黑人也在向北方大城市迁移,这被称为“非裔美国人大迁徙”(Great Migration)。爵士乐手们也加入了这股潮流。
-
他们去了哪里? 他们顺着密西西比河这条“大动脉”北上,把他们的音乐带到了:
- 芝加哥: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地。芝加哥当时经济繁荣,娱乐业发达,很快就成了新的“爵士乐之都”。像“国王”奥利弗(King Oliver)就带着他的乐队,包括年轻的阿姆斯特朗,在芝加哥大放异彩。
- 堪萨斯城、纽约等:其他大城市也成为了爵士乐的新家。
这个过程就像蒲公英一样。斯托里维尔是那朵成熟的蒲公英,而它的关闭,就像一阵强风吹过,把无数带着爵士乐基因的“种子”吹向了美国的四面八方。
总结一下
所以,斯托里维尔的关闭本身并不是爵士乐诞生的原因,但它是一个决定性的催化剂,它迫使爵士乐走出了新奥尔良这个舒适的“家”。
- 关闭前:爵士乐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地域性的音乐。
- 关闭后:乐手们的“大迁徙”将这种音乐形式散播到了全美国,并在与各地音乐文化的碰撞中,演变出了更多新的风格(比如芝加哥爵士、摇摆乐等)。
因此,这个事件被看作是爵士乐从一个地方现象转变为一个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音乐潮流的关键转折点。它就像是拔掉了瓶塞,让已经酿好的爵士乐这瓶美酒,一下子流向了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