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表将历史明确划分为'大洪水前'(Antediluvian)和'大洪水后'(Postdiluvian),这种划分有何意义?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大洪水:不仅仅是神话,更是苏美尔人的“世界重启键”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历史不是用公元前/公元后(BC/AD)来划分,而是用“大灾难前”和“大灾难后”来划分,那会是什么感觉?苏美尔王表(Sumerian King List)里的“大洪水前后”划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政治宣言和一段刻骨铭心的文化记忆。
简单来说,这个划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 “神仙时代”与“凡人时代”的分割线
苏美尔王表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大洪水前那些国王们“离谱”的寿命。
-
大洪水前 (Antediluvian): 在这个时期,国王们的统治时间动不动就是几万年,比如某位国王在位28800年,另一位在位36000年。这显然不是我们理解的“人类”。这个时代更像是一个神话时代,一个神(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阿努那奇)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甚至直接统治人类的“黄金时代”。国王们更像是半神,寿命和能力都远超凡人。
-
大洪水后 (Postdiluvian): 大洪水像一个格式化硬盘的指令,把之前的一切都清除了。之后,王权“再一次”从天而降,降临到了基什(Kish)城。这时候的国王,虽然寿命依然比我们长(比如几百上千年),但已经大大“缩水”,越来越接近我们理解的“人”了。
所以,大洪水就是一条明确的分割线,它标志着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由近神统治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更“接地气”的、由凡人英雄来治理世界的时代开始了。
2. “王权天授”的合法性来源
古代统治者最关心什么?合法性!也就是“我凭什么能当王?”
苏美尔王表开篇就说:“王权自天而降(Kingship was lowered from heaven)”。
- 大洪水前的王权: 在那个神话时代,王权在几个城市之间流转,比如埃利都、巴德·提比拉等。
- 大洪水后的王权: 大洪水之后,一切归零。王表紧接着说,王权“再一次”从天而降,这一次降临到了基什城。
这个“再一次”非常关键!对于大洪水之后的统治者来说,这等于是在向所有人宣告:
“看,旧世界已经被神明用洪水毁灭了。我们是新世界的开创者,我们的权力是神明在洪水后重新授予的,是崭新的、合法的!我们继承了最古老的传统,我们才是正统!”
说白了,用大洪水来划分历史,是当时统治者用来巩固自己权力的一种政治宣传。 它把一场可能真实发生过的巨大自然灾害(两河流域经常泛滥),包装成了一次神圣的“授权仪式”,为新王朝的建立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合法性基础。
3. 一次文化记忆的“存档点”
对于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人来说,洪水是真实而恐怖的威胁。一场毁灭性的巨大洪水,足以摧毁城市、农田,改变整个地貌。这样的灾难,必然会成为一个民族永世不忘的集体记忆。
-
历史的锚点: 这场“大洪水”成了他们历史叙事中最重要的一个“锚点”。所有的事情,都被定义为“洪水前发生的”或“洪水后发生的”。它就像我们历史里的“工业革命”或“世界大战”一样,是一个定义了“之前”和“之后”的根本性事件。
-
故事的源头: 这个故事模板太经典了,以至于它不仅存在于苏美尔王表中。后来著名的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里有详细的大洪水情节,再往后,我们所熟知的《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其核心情节都与这个苏美尔源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这个划分也体现了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是如何被升华为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 foundational myth(奠基神话)的。 它解释了世界的“重启”,解释了为什么神不再像以前那样与人亲近,也为后世的文学和宗教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总结一下:
将历史划分为“大洪水前”和“大洪水后”,其意义远不止记录一个事件那么简单。
- 世界观上,它区分了神话时代和人类时代。
- 政治上,它是新统治者宣示“君权神授”合法性的强大工具。
- 文化上,它是一个文明对巨大灾难的集体记忆和神话重塑,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