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后,您认为自己在设立个人边界方面有什么需要立刻改进的地方?
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有人一巴掌把我拍醒了。要说立刻需要改进的地方,真的有好几个,而且都挺扎心的,因为发现自己以前真的活得太“糊涂”了。
1. 停止对我的“不”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
我发现自己以前有个巨大的毛病:每次拒绝别人,哪怕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都会下意识地找一万个理由,编一个完美的借口,生怕对方不高兴。
-
以前的我:“啊,真对不起,周六我可能去不了了,因为我那天早上好像约了人,然后下午我妈让我回家吃饭,晚上可能还要加个班,而且最近有点累……”
-
带来的问题:我解释得越多,就等于把“辩论权”交给了对方。他可以针对我的每一个理由进行反驳:“早上约了人可以推迟嘛”、“回家吃饭可以早点溜嘛”、“加班到很晚吗?”……最后,我反而被绕进去,感觉自己要是不答应,就是十恶不赦。
-
现在的改进:直接、温和但坚定地说“不”。
“谢谢你的邀请,不过这次我就不去了。” “这个忙我可能帮不上,抱歉。”
就这样,说完了。不多解释。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核心:一个健康的人会尊重你的“不”,而一个试图控制你的人才会追问你的“为什么”。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拒绝的“正当性”。我的时间、精力和情绪,我说了算。
2. 我的感觉,不需要别人“批准”
以前,如果我因为某件事感到不舒服,而对方说“你想多了”或者“你太敏感了”,我第一反应是自我怀疑:“是不是真的是我想多了?我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
带来的问题:我自己的真实感受被别人轻易否定,慢慢地,我甚至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力。这就为被别人精神控制(PUA)打开了大门。
-
现在的改进:把我的感觉当作“事实”,而不是一个“观点”。 如果有人开了个让我不舒服的玩笑,我说“你这个玩笑让我很不舒服。” 如果对方说:“开个玩笑而已,你太敏感了吧?” 我不会再自我怀疑,而是会坚持:
“这跟敏不敏感没关系,事实就是,我听了不舒服。以后请不要跟我开这样的玩笑了。”
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感觉,它不需要经过你的同意和批准。你觉得无所谓,那是你的事;但我觉得不适,这是我的事。我必须100%捍卫我感受的合法性。
3. 建立“非必要,不在线”的数字边界
我的手机以前是24小时待命的。不管是谁,什么时候发信息来,我都会有种“必须秒回”的压力。特别是工作上的事,哪怕是深夜,看到了也得赶紧处理。
-
带来的问题:我自己的个人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我的精神永远处于一种“待命”的紧绷状态,没有真正放松的时刻。这其实是在告诉所有人:“我的时间不值钱,你们可以随时来打扰我。”
-
现在的改进:在物理和数字世界里都给自己“挂上打烊的牌子”。
- 下班后,把工作群设置为免打扰。不是天塌下来的事,第二天上班再处理。
- 晚上10点后,手机开勿扰模式。家人有急事可以打通,但其他信息、通知一概不看。
- 没必要秒回所有信息。看到后,如果不是紧急的事,可以对自己说:“等我忙完手头的事再回。”
我需要重新夺回我生活的掌控权。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客服。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从潜意识里以“让别人舒服”为第一原则,彻底转变为以“让自己舒服”为第一原则。这不叫自私,这叫自爱。边界感就像身体的免疫系统,以前我的免疫系统基本是瘫痪的,现在我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小事,一点点修复它,让它重新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