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为何不愿参与“风口投资”?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查理·芒格不愿参与“风口投资”的核心原因:坚守能力圈与规避“愚蠢”
查理·芒格对于“风口投资”(即追逐当下最热门的行业或概念)的排斥,并非源于保守或对新事物的不解,而是其整个投资哲学体系的必然结果。他的决策逻辑根植于对风险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复利力量的极致追求。
以下是芒格不参与“风口投资”的几个核心原因:
1. 坚守“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这是芒格投资哲学的基石。他认为,每个投资者都必须清晰地界定自己能理解的领域和不能理解的领域,并且严格地只在前者内部进行投资。
- “风口”的本质是未知: “风口”上的行业,无论是早期的互联网、近年的新能源车还是人工智能,其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和最终的行业格局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预测谁将成为最终的赢家,如同大海捞针。这远远超出了芒格所定义的可预测、可理解的“能力圈”。
- 避免在自己不擅长的游戏中竞争: 芒格曾说:“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 投资“风口”意味着要和成千上万最聪明、最狂热的投资者在信息最不透明、变化最快的领域里竞争。芒格选择避开这种“拼智商、拼运气”的残酷游戏。
2. 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而非市场情绪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购买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资产。而“风口投资”往往是情绪和预期的驱动。
- 价格严重脱离价值: 处于“风口”的公司,其股价往往被炒作到了极高的水平,包含了对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增长的乐观预期。这种估值已经不是“好价格”,甚至连“合理价格”都算不上。芒格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而风口上的公司通常是“以疯狂的价格买入一家前景不明的公司”。
- 买的是生意,不是彩票: 芒格投资的是一家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他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所有者。而“风口投资”更像是买一张彩票,赌它能被下一个更狂热的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接盘(博傻理论)。
3. 极度厌恶风险,尤其是“永久性资本损失”
芒格对风险的定义不是股价的短期波动,而是永久性的资本损失风险。
- “风口”是泡沫的高发地: 历史一再证明,几乎所有的“风口”最终都会演变成巨大的泡沫。当风停了,泡沫破裂,大部分被吹上天的公司都会跌得粉身碎骨,导致投资者本金的永久性亏损。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在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 安全边际的缺失: 在高昂的估值下,“风口”公司的安全边际几乎为零。任何低于预期的业绩、技术路线的改变或竞争的加剧,都可能导致股价的暴跌。芒格的投资体系要求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来抵御未知风险和误判。
4. 强调“护城河”的持久性 (Dur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芒格寻找的是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伟大企业,这些护城河能够保护它们免受竞争的侵蚀,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回报率。
- “风口”公司的护城河往往很浅: 很多“风口”上的公司,其优势可能仅仅是暂时的技术领先或商业模式创新。巨大的潜在利润会吸引无数竞争者涌入,迅速填平护城河。在行业格局稳定之前,很难判断谁能建立起真正的、持久的竞争优势。
- 芒格偏爱“老生意”: 相比于前途未卜的新兴行业,芒格更偏爱那些商业模式已经被证明了数十年、护城河坚不可摧的“老生意”,比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等。
5. 逆向思维与避免“随大流” (Inversion & Avoiding Herd Mentality)
芒格是一个彻底的逆向思考者。他的著名建议是:“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 如何才能投资失败? 芒格会问:“我要如何做才能确保投资失败?” 答案之一就是:“去追逐最热门、最拥挤、估值最高的领域。” 因此,避免“风口投资”就是避免走向失败的捷径。
- 人性中的“社会认同”倾向: 人类天生有从众的倾向,看到别人在某个领域赚钱,就会忍不住跟风。芒格深刻理解这种人性弱点,并将其视为投资中最大的敌人之一。他认为,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好机会时,它往往已经不再是好机会了。
总结
查理·芒格不参与“风口投资”,并非出于对创新的蔑视,而是一种基于概率、理性和风险控制的高度自律。他选择了一条更枯燥但确定性更高的道路: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寻找拥有坚固护城河的优秀企业,在价格合理或低估时买入,然后长期持有,依靠复利的力量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对他而言,投资的最高境界不是抓住每一个风口,而是在一生中避免做出重大的、愚蠢的决策。避开充满诱惑但实则危险重重的“风口”,正是他实践这一智慧的体现。
创建时间: 08-05 08:57:46更新时间: 08-09 02: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