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对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有何看法?
好的,这是关于查理·芒格对金融科技(Fintech)看法的回答。
查理·芒格对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普遍持有高度怀疑、批判甚至厌恶的态度。他的看法根植于其核心的价值投资哲学、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金融行业本质的洞察。
总的来说,他认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是建立在炒作、监管套利和对人性的不良利用之上,而非创造真正的、持久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以下是芒格观点的几个核心层面:
1. 超出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芒格和巴菲特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深刻理解的业务。金融科技行业技术迭代快、商业模式复杂且日新月异。对于芒格而言,这些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难以预测,因此它们大多被归入“太难了”(Too Hard)的篮子里,选择直接避开。
2. 缺乏持久的护城河(Durable Moats)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具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公司。芒格质疑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护城河能否持久。
- 技术易被复制:一项技术创新可能很快被竞争对手(包括传统金融巨头)模仿。
- 竞争激烈:该领域涌入了大量资本和创业公司,竞争异常激烈,容易陷入价格战,侵蚀利润。
- 品牌忠诚度低:用户可能仅仅因为更低的费用或补贴而轻易转换平台,难以建立像可口可乐那样的强大品牌。
3. 对炒作和“新范式”的天然警惕
芒格经历过多次市场泡沫,他对任何宣称将“彻底改变世界”的新概念都保持警惕。他认为金融科技领域充斥着大量的投机和炒作,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有相似之处。许多公司的天价估值并非基于其当前的盈利能力,而是基于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预期。
4. 质疑商业模式的道德和社会价值
这是芒格批判最激烈的一点。他认为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利用人性的弱点(如贪婪、赌性)来牟利,这对社会是有害的。
- 以Robinhood为例:他曾多次猛烈抨击Robinhood,称其通过“游戏化”的界面和零佣金模式,吸引大量缺乏经验的散户进行频繁、高风险的投机性交易,这无异于“引诱赌徒的赌场”。他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是“肮脏的”、“不道德的”。
- 鼓励投机而非投资:他认为好的金融体系应该鼓励审慎的、长期的投资,而许多金融科技应用则是在助长短线投机和赌博行为。
5. 监管风险与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
芒格认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早期成功部分来自于利用了监管的空白或滞后性,即“监管套利”。它们在传统银行受到严格监管的领域,以更灵活、更低成本的方式运营。然而,芒格预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机构终将介入,填补这些漏洞。一旦它们被置于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同的监管框架下,其成本优势和商业模式就可能不复存在。
6. 对加密货币的极端厌恶
虽然加密货币只是金融科技的一部分,但芒格对其的看法最能代表他对“新金融”的极端不信任。他曾用过一系列尖锐的词语来形容加密货币:
- “老鼠药的平方”(Rat poison squared)
- “性病”(Venereal disease)
- “对绑架者、勒索者和恐怖分子有利”
- “愚蠢、不道德且对社会有害”
他认为加密货币没有任何内在价值,是纯粹的投机工具,其匿名性为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并且整个生态系统充满了欺诈和疯狂。
总结
查理·芒格并非全盘否定“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他认可技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然而,他所批判的“金融科技”,特指那些商业模式存疑、助长投机、利用监管漏洞、估值过高且缺乏坚实护城河的公司。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投资应该是对一个能够为社会创造真实、可持续价值的伟大企业的长期持有。而当前金融科技领域的许多现象,恰恰与他这一根本的投资哲学背道而驰。因此,他的公开立场几乎完全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