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美侯(Pomerol)和圣爱美隆(Saint-Émilion)为何未被纳入1855年分级体系?

创建时间: 8/7/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为什么波美侯(Pomerol)和圣爱美隆(Saint-Émilion)没被纳入1855年分级体系?

哎呀,这个问题我以前也纠结过,作为一个爱喝波尔多红酒的家伙,我来给你简单聊聊吧。1855年分级体系是波尔多葡萄酒历史上一个大事件,但它其实挺“偏心”的,只针对特定区域。咱们一步步来拆解,尽量说人话,不搞那些专业术语堆砌。

先说说1855分级是怎么回事

1855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要办巴黎世界博览会,想炫耀一下本国的葡萄酒,就让经纪人们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和酒庄声誉,给波尔多的酒庄排了个座次。这套体系主要包括:

  • 梅多克(Médoc)地区的红酒酒庄,分成5个等级(从一级到五级庄)。
  • **苏玳(Sauternes)**的甜白酒庄,也有个分级。
  • 还有格拉夫(Graves)的一个酒庄例外地被加了进去(就是著名的侯伯王)。

这个分级是基于当时的经济和贸易情况定的,重点是左岸(吉伦特河左边)的产区,因为那里离港口近,出口多,名气大。简单说,它就像个“左岸俱乐部”,右岸的产区基本没份儿。

为什么波美侯和圣爱美隆被排除在外?

这两个地方都在波尔多的右岸(吉伦特河右边),生产超级棒的红酒,比如波美侯的柏图斯(Pétrus)那可是天价货,圣爱美隆的白马(Cheval Blanc)也超有名。但在1855年,它们为什么没被包括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1. 地理和历史时机不对:1855年时,右岸的葡萄酒贸易不像左岸那么发达。左岸的梅多克早就通过英国和荷兰商人出口全球,声誉如日中天。但波美侯当时还挺“低调”的,甚至到19世纪中叶才开始大规模种植葡萄,名气没那么响。圣爱美隆虽然历史悠久(中世纪就有修道院酿酒),但它的酒更多是本地消费,没像左岸那样大批量出口。所以,经纪人们在评级时,就没把右岸考虑进去。

  2. 分级标准是“市场导向”:这个分级不是看酒的质量有多好,而是看当时的市场价格高不高。右岸的酒庄那时价格没左岸高,自然就落选了。想想看,那时候的评委们可能都没怎么喝过右岸的酒,或者觉得它们不配上台面。

  3. 政治和商业因素:分级是波尔多商会主导的,他们更偏向自己熟悉的左岸酒庄。右岸的酒庄当时规模小,产量少,没法跟左岸的“大佬”比拼影响力。

后来它们怎么办了?

别担心,这俩产区没被1855分级“遗弃”就自暴自弃。相反,它们发展出了自己的路子:

  • 圣爱美隆:1955年搞了自己的分级体系,每10年更新一次,分成Grand Cru Classé、Premier Grand Cru Classé A和B级啥的。像白马和欧颂(Ausone)就是顶级代表。这套体系更灵活,能反映酒庄的实际表现。
  • 波美侯:这个地方超级特别,从来没正式分级!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酒的质量自己说话,不需要标签。结果呢?像柏图斯这样的酒庄,价格和名气照样碾压很多1855一级庄。

总的来说,1855分级是个历史产物,它伟大但不完美。要是你刚入门波尔多红酒,别太纠结这个分级——多尝尝右岸的酒,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更柔和、果香更浓,超级适合日常喝。有什么其他问题,随时问我啊,我这儿还有几瓶藏酒的经验分享呢!

创建时间: 08-07 09:47:30更新时间: 08-09 2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