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日本当股东,公司会送东西,比如打折券、大米、酱油?这种“股东优待”划算吗?
没错,你听说的这个事儿是真的!在日本,这是一种非常普遍而且很有特色的制度,叫做**“股东优待”(株主優待,Kabunushi Yūtai)**。
这事儿到底划不划算?咱们今天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把它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首先,这东西叫“股东优待”(Kabunushi Yūtai)
简单说,就是上市公司为了感谢股东的支持,在分红(现金)之外,额外赠送的一些“礼物”。这些礼物五花八门,非常有意思:
- 吃的喝的: 这是最常见的。比如你提到的大米、酱油,还有食品公司的自家产品券、速食咖喱、饮料、啤酒等等。
- 打折券/代金券: 连锁餐厅(比如吉野家、萨莉亚)、超市、百货商场、服装店的代金券或折扣券。如果你正好是这些店的常客,那简直太实用了。
- 免费服务/门票: 铁路公司会送免费乘车券,航空公司送机票折扣券,电影公司送电影票,游乐园(比如三丽鸥彩虹乐园)会送门票。
- 自家产品: 化妆品公司送护肤品套装,文具公司送文具礼包,等等。
基本上,公司是干什么的,就送什么相关的福利。
公司为啥这么“大方”?
这可不光是为了“感谢”那么简单,背后有几个商业考量:
- 稳定个人股东: 送些实用的东西,能吸引很多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当长期股东。个人股东多了,股价就不容易被机构大户的买卖搞得大起大落。
- 推广自家产品: 送你一张我们餐厅的代金券,你用了觉得好吃,不就成了回头客吗?这就是最直接的广告。
- 建立品牌忠诚度: 当你不仅是消费者,还是这家公司的“主人”(股东)之一时,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你会更关注它,也更愿意支持它。
那么,为了“股东优待”去买股票,到底划算吗?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答案是:得分情况看,不能一概而论。 咱们从两方面来说:
什么时候“划算”?
-
作为额外的“实在”回报: 股票的回报通常是两部分:股价上涨的收益 + 现金分红。在日本,你可以看成是三部分:股价上涨 + 现金分红 + 股东优待。这个“优待”是实实在在能省钱或享受的东西,等于变相增加了你的投资回报。
-
小额投资,高“优待回报率”: 很多公司的优待政策是“买100股(日本股票交易的最小单位通常是100股)就能拿”。有时候,你可能只花了10万日元(约5000人民币)买了100股,但每年能收到价值3000日元的代金券和2000日元的现金分红。这样算下来,光是分红+优待的回报率就有5%了!这个数字相当可观。
-
生活中的小确幸: 坦白说,每年收到公司寄来的包裹,打开看看今年又送了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它让冷冰冰的投资变得有人情味儿,很有参与感。
什么时候“不划算”甚至是个“坑”?
-
“优待陷阱”:为了赠品,买了烂公司!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一点!有些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股价连年下跌,但为了留住股东,就用看起来很诱人的“优待”来吸引你。 举个例子: 你花了10万日元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为了每年拿价值5000日元的礼品。结果一年下来,公司业绩太差,股价跌了20%,你的10万变成了8万。为了芝麻(5000日元礼品),丢了西瓜(2万日元本金),这绝对是血亏。
-
股价波动风险: 日本公司派发优待和分红都有一个“权利确定日”(可以理解为“股权登记日”)。很多人会在这个日子前买入股票,拿到优待资格后马上卖掉。这会导致股价在这个日期前后出现“抢权”和“抛售”的短期剧烈波动。如果你买入的时机不对,很容易高位站岗。
-
赠品不实用: 你住在北海道,却拿了一张只能在东京用的餐厅券,那就等于一张废纸。或者你一个人住,公司送了你20公斤大米,吃不完还占地方。所以,优待的内容是否适合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给你的最终建议
如果你对“股东优待”感兴趣,想尝试一下,记住下面几个原则:
-
公司基本面永远是第一位: 先像正常的价值投资一样,去研究这家公司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它赚钱吗?未来有发展前景吗?财务健康吗?只有在公司本身值得投资的前提下,再去看它的优待。
-
把“优待”当成锦上添花: 不要本末倒置。把它看作是投资一家好公司之外的“额外甜点”或“小彩蛋”,而不是你买入的唯一理由。
-
算清楚总账: 综合评估“预期股价表现 + 现金分红收益率 + 股东优待的价值”,看看整体回报是否吸引人,以及你是否能承受对应的风险。
-
选择你真正用得上的优待: 投资那些你平时就在消费、或者优待品对你来说非常实用的公司。这样才能让福利最大化。
总而言之,“股东优待”是日本股市一个非常有趣的特色,玩好了确实能增加投资收益和乐趣。但前提是,你得是个聪明的投资者,永远记住你买的是“公司”,而不仅仅是那份“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