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会“加仓下跌的资产”吗?有哪些典型案例?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它直接触及了价值投资里一个非常核心,但又很容易被误解的操作。


查理·芒格会“加仓下跌的资产”吗?答案是:看情况,但绝不是盲目“摊低成本”。

很多人一看到股票跌了就想补仓,心里想着“这样可以拉低我的平均成本,等它涨回来一点我就能解套了”。这种想法,在芒格看来,是非常危险的。

芒格和巴菲特的做法,跟普通人想的“摊低成本”有本质的区别。你可以这么理解:

  • 普通人想的“摊低成本”:我买的东西跌了,我不甘心,再买点,这样平均价就低了。核心是关注“成本”
  • 芒格的“机会性加仓”:我用100块钱买了一家超级棒的公司,现在市场恐慌,别人用80块钱的价格在甩卖它。公司的价值一点没变,甚至还在增长,那我当然要多买点。核心是关注“价值”与“价格”的差距

说白了,核心的区别在于回答一个问题:“股价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1. 如果是公司基本面变坏了(比如:产品卖不动了、管理层出问题了、技术被淘汰了),那股价下跌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候再加仓,就是芒格常说的“往漏水的船里继续舀水”,是愚蠢的行为。这不叫投资,叫接飞刀。
  2. 如果是市场情绪导致的(比如:整个股市大跌、一个坏消息让投资者过度恐慌、或者华尔街分析师为了短期业绩下调评级),但公司本身的好生意、好品牌、好管理都没变。那在芒𝐠er看来,这就是天赐良机。市场先生(Mr. Market)因为自己情绪不好,愿意把一个价值150块的东西用80块卖给你,你为什么不多买点呢?

所以,芒格加仓的前提是:他对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心,并且经过再次评估,确认当初的判断没问题,下跌只是市场先生送来的“打折券”。


有哪些典型案例?

这样的案例在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生涯里非常多,因为他们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在别人恐慌时,敢于下重注。

案例一:可口可乐(Coca-Cola)—— 世纪大捡漏

这是最经典的一个案例。1987年,美股经历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在一天之内暴跌超过20%。市场上一片哀嚎,所有股票都在被疯狂抛售,可口可乐也不例外。

  • 芒格和巴菲特怎么想? 他们问自己:因为华尔街的这次股灾,全世界人民第二天就不喝可乐了吗?可口可乐这个品牌会因此消失吗?它的强大渠道和消费者心智占有率会动摇吗?
  • 答案是:显然不会。 股灾只是金融市场的恐慌,跟可口可乐公司卖汽水这门生意本身没半毛钱关系。公司的内在价值丝毫未损,但价格却被打了个大大的折扣。
  • 行动: 于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此后几个月里,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事后证明,这是他们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之一。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他们的理念:在一个伟大的公司(内在价值高)遇到市场恐慌(价格暴跌)时,果断加仓。

案例二: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色拉油丑闻”

这个案例更早,主要由巴菲特主导,但其思维方式和芒格如出一辙。

1963年,美国运通的一家子公司因为“色拉油丑闻”(一家公司用假的色拉油库存做抵押,向美国运通贷款)而面临巨额亏损。市场认为美国运通可能会因此破产,股价暴跌了近50%。

  • 巴菲特怎么想? 他没有听信市场的恐慌,而是亲自去做调研。他跑到餐厅、银行、旅行社,去观察人们是不是还在使用美国运通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
  • 他发现: 消费者和商家根本不在乎那个丑闻,美国运通的核心业务——支付和信用,根基非常稳固。人们对“美国运通”这个品牌的信任并没有动摇。
  • 行动: 巴菲特判断,市场把一个孤立的子公司问题,错误地放大到了整个公司的生存危机上。于是,他把当时自己公司净资产的40%都投了进去,重仓买入美国运通。两年后,股价翻了三倍。

这个案例说明了独立思考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当价格下跌时,你必须有能力去判断这到底是“真危机”还是“假警报”。

案例三:富国银行(Wells Fargo)—— 金融危机中的机会

2008年金融海啸,所有银行股都跌成了白菜价。人们担心整个金融体系会崩溃。

  • 芒格和巴菲特怎么想? 他们认为,虽然行业面临危机,但总有一些最优秀、管理最好的银行能活下来,并且在危机后变得更强大。在他们看来,富国银行就是其中之一。
  • 行动: 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他们逆势大举增持了富国银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富国银行确实是恢复得最快的银行之一,这笔投资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当然,后来富国银行爆出了虚开账户的丑闻,这属于公司文化和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他们也因此在近年大幅减持,这是后话了,也恰恰印证了他们“基本面变化就离场”的原则)。

总结一下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查理·芒格会“加仓下跌的资产”吗?

会的,但他的“加仓”和你我口中的“摊低成本”完全是两回事。

  • 他加仓的对象,必须是他深度理解、并且坚信其长期竞争优势的**“伟大公司”**。
  • 他加仓的时机,必须是市场先生因为**“非理性的恐慌”,给出了一个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便宜价格”**。
  • 他加仓的底气,来自于他对自己判断的极度自信,这种自信又源于他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没有芒格那种对商业模式的深刻洞察力,那么在股价下跌时盲目加仓,大概率不是在捡便宜,而是在为自己的错误判断支付更昂贵的学费。

所以,芒格不是在“摊低成本”,而是在**“加大对高确定性机会的赌注”**。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创建时间: 08-08 21:08:40更新时间: 08-10 01: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