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是鼓励“抄底”,还是主张“等待更好的时机”?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查理·芒格:更像是“等待更好的时机”,而不是“抄底”

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那芒格毫无疑问是**“等待更好的时机”**的坚定拥护者。这两个词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对于像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来说,背后的逻辑和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这件事。

一个生动的比喻:打棒球,而不是捞鱼

芒格自己很喜欢用打棒球来形容投资。

  • “抄底” 就像一个渔夫,看到水面有动静,就赶紧撒网,希望能捞到一条大鱼。他关心的是“现在是不是最低点”,他的眼睛死死盯着价格的波动,试图预测那个转瞬即逝的最低价。这是一种预测市场的行为。

  • 芒格的“等待时机” 更像一个顶级的棒球击球手。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面对投手投来的一个又一个球,他可能都选择不挥棒。因为他在等的,是那个正中他下怀、速度和位置都堪称完美的“甜蜜击球点”(Fat Pitch)。只有当这个完美的球出现时,他才会用尽全力挥棒,打出一记漂亮的全垒打。

对于芒 ক্ষয়ক্ষতি,那个“完美的球”就是:一个他能深刻理解的、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伟大公司,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市场恐慌、行业暂时的坏消息)导致其价格变得非常便宜。


为什么说他不是在“抄底”?核心区别在这里:

1. 关注点不同:好公司 vs. 最低价
  • 抄底者的眼里首先是价格。他们可能会买入一家很烂的公司,仅仅因为它“跌了很多”,看起来“很便宜”。他们赌的是价格反弹,而不是公司本身的价值。
  • 芒格的眼里首先是公司。他会花大量时间研究,建立一个“心愿单”,上面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伟大公司。然后他就耐心地等,等市场犯错,给他一个用“普通公司”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的机会。

说白了,芒格想买的是打五折的“劳斯莱斯”,而抄底的人可能买的是打一折的“二手破车”,还觉得自己捡了天大的便宜。

2. “时机”的定义不同:恐慌时刻 vs. 价格低点
  • 抄底者定义的“时机”是技术图表上的一个价格低点。这个时机非常难以把握,无异于空手接飞刀。
  • 芒格定义的“时机”是当市场出现非理性的恐慌时。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好公司和坏公司都在被抛售,玉石俱焚。这时候,他知道他心愿单上的那些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并没有改变,但价格却被打下来了。这才是他眼里的“黄金时机”。他买入的信心来自于对公司价值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对市场底部的预测。
3. 行动方式不同:集中下重注 vs. 试探性买入
  • 抄底者因为不确定是不是最低点,往往会“越跌越买”,分批试探性地买入,仓位管理很被动。
  • 芒格的哲学是:“我们赚大钱,靠的不是买卖,而是等待。”(The big money is not in the buying or the selling, but in the waiting.)他可以几年都不做一笔大交易,像鳄鱼一样潜伏。但一旦他认准的“黄金时机”出现,他会毫不犹豫地集中下重注。因为他等的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个“高确定性”的机会。

总结一下

所以,不要把芒格的智慧简单地理解为“别人恐惧我贪婪”然后去“抄底”。

他的完整逻辑是:

  1. 先做好功课: 找到并深刻理解那些你认为最伟大的公司。
  2. 然后耐心等待: 等待市场先生(Mr. Market)犯糊涂,因为恐慌或短视,给这些伟大的公司开出一个荒谬的低价。
  3. 最后果断出击: 当这个机会来临时,要敢于下重注。

因此,芒格不是在“抄底”,他是在**“狩猎”**。他的武器库里装的不是预测价格的水晶球,而是对商业世界深刻的洞察力、非凡的耐心和在关键时刻下重注的勇气。这比单纯的“抄底”要高级得多,也可靠得多。

创建时间: 08-08 21:09:46更新时间: 08-10 0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