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散户投资者数量多吗?他们的投资风格如何?是否也倾向于追涨杀跌?
嘿,聊到日本的散户,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跟咱们这边一样,他们也是股市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先说数量:日本散户多不多?
结论:非常多,而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你可能觉得奇怪,日本经济不是“失去了三十年”吗?怎么还有那么多人炒股?这得分两个阶段看:
-
过去:储蓄为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确实不怎么爱炒股。经历了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股市一蹶不振,大家都被搞怕了。再加上银行利率虽然低,但至少保本,所以绝大多数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或者买国债,图个安心。那时候的散户数量虽然也不少,但占总人口的比例并不算高。
-
现在:全民冲向股市 情况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有几个原因:
- “安倍经济学”的推动:前首相安倍晋三搞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让日本股市走出了多年的熊市,开始有了赚钱效应,吸引了一批人回流。
- 零利率/负利率:钱存在银行里几乎没有任何利息,甚至还要交保管费,逼着大家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
- 新NISA制度(杀手锏):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超级加强版的免税炒股账户”。从2024年开始,每个日本人每年有高达360万日元(约17万人民币)的投资额度,在这额度内买股票或基金,赚了钱是完全不用交税的!而且这个账户是终身制的。这个政策一出,直接点燃了全民的投资热情,无数之前从不碰股票的家庭主妇、上班族、年轻人,都纷纷开户入市。
所以,现在你要问日本散户多不多?答案是:多,而且开户数量还在井喷式增长。
再聊风格:他们喜欢怎么玩?
日本散户的投资风格可以说是“东西方结合,新老派共存”,非常有特点。
-
“渡边太太”(Mrs. Watanabe)的传说 这算是国际上对日本散户的一个经典印象了。特指那些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喜欢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家庭主妇们。她们的风格通常是稳健、偏爱高息货币、利用杠杆。不过这个形象有点老了,现在“渡边太太”们也开始大量投资股票和基金了。
-
对“株主優待”的迷之热爱 这是日本股市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股东优待制度。说白了,你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除了可能的分红,公司还会定期给你寄一些“小礼物”,比如:
- 买了餐饮公司的股票,送你一堆免费餐券。
- 买了食品公司的股票,送你一大箱公司产品。
- 买了铁路公司的股票,送你免费乘车券。
- 买了电影院的股票,送你电影票。
很多散户投资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股价上涨,而是为了拿到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这种投资风格非常“居家过日子”,追求一种“占到便宜”的满足感,可以说是非常佛系和稳健了。
-
传统蓝筹股的忠实粉丝 和很多国家的散户一样,大部分日本散户也偏爱那些自己耳熟能详的大公司,比如丰田、索尼、任天堂、三菱商事等。买这些公司的股票,他们觉得心里踏实,不容易“踩雷”。
-
新生代的短线投机 当然,有稳健的就有激进的。随着网络券商(比如SBI证券、乐天证券)的普及,交易手续费越来越低,也催生了一大批年轻的短线交易者。他们更喜欢追逐热门题材,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动漫IP等,交易频率很高,风格和咱们这边热衷于打板、追热点的游资有点像。
最后说说“追涨杀跌”:人性都是相通的
答案是:当然会!而且一点也不比其他国家的散户差。
“追涨杀跌”是根植于人性中“贪婪”与“恐惧”的本能反应,全世界的散户都很难免俗。
-
追涨(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今年日经指数时隔34年突破历史新高,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媒体天天报道“股市创历史新高!”的时候,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因为害怕“踏空”,急匆匆地冲进市场。很多新开户的资金,都是在这个时候涌入的,这就是典型的“追涨”。当某个概念(比如之前很火的“全固态电池”)被热炒时,相关股票也会被散户们蜂拥买入,股价在短期内被迅速推高。
-
杀跌(Panic Sell) 同样,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比如美国那边传来什么坏消息,或者日本央行政策有变动的传闻,散户也最容易恐慌。他们往往没有机构投资者那样强大的研究团队和心理素质,看到股价下跌就害怕资产缩水,于是赶紧抛售,从而加剧市场的下跌。
总结一下:
日本的散户群体庞大且在快速壮大。他们的投资风格很多元,既有为了拿免费餐券而买股票的“佛系”投资者,也有热衷于短线搏杀的“技术派”。但无论外在的风格如何,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他们和全世界的散户一样,也难以摆脱“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