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否真的不喜欢炒股,更倾向于将钱存入银行?
创建时间: 8/8/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嘿,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跟你聊聊。说“日本人不喜欢炒股”,这个说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是事实,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非常有趣的变化。咱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看。
为什么会有“日本人爱存钱、不爱炒股”这个印象?
这个印象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好几个根深蒂固的原因:
-
历史性的巨大创伤:“泡沫经济”的崩溃
- 这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原因。想象一下,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好到不行,东京的地价能买下整个美国,股市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当时几乎全民都在炒股、炒房,觉得明天就能财务自由。
- 结果呢?90年代初泡沫破裂,股市一泻千里,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打了水漂,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这一代人被坑得太惨了,形成了一种“股市是赌场,进去就没好”的集体记忆。这种恐惧感,就像被火烫过一次,再也不敢碰炉子一样,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并且会言传身教地告诉下一代。
-
长达几十年的“通货紧缩”
-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很简单。通货紧缩就是钱越来越值钱。打个比方,你今天手里的1万日元,明年可能能买到比今天更多的东西。
-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还有必要去冒着风险投资吗?当然不用!把钱安安稳稳地存在银行里,虽然利息几乎为零,但因为钱本身在升值,所以你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甚至还在增加。存钱就是最稳妥的“理财”,炒股的吸引力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
文化和社会习惯
- 日本社会非常强调“安定”和“稳健”。传统的观念是,好好工作,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公司会给你养老金,生活就有保障。大家追求的是一种可预测的、安稳的生活,而不是通过高风险投资来“一夜暴富”。
- 另外,日本的邮政储蓄系统(现在的“ゆうちょ銀行”)非常发达和普及,几乎是国民银行。从小到大,长辈们都会教孩子把零花钱、压岁钱存起来,储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美德和习惯。
但是!情况正在悄悄改变
虽然上面的传统印象很深刻,但如果你现在去问一个日本的年轻人,答案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逆转:
-
政府的大力推动:NISA制度
- 日本政府也急啊,大家都把钱存银行里,经济就没活力。所以他们推出了一个叫“NISA”(ニーサ)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免税的个人投资账户”。
- 简单说,就是你通过这个账户去买股票、基金,赚到的钱在一定额度内是不用交税的。这等于政府在给你发红包,鼓励你把银行的存款拿出来投资。2024年开始,这个NISA制度还升级了,额度更高、更灵活,吸引力爆棚。
-
经济环境变了:通货紧缩结束,通货膨胀来了
- 现在全球都在通胀,日本也不例外。物价开始上涨,你手里的1万日元,明年就买不到今天这么多东西了。钱存银行里等于在“融化”,购买力在下降。
- 这就逼着大家开始思考:怎么办?不能再死守着现金了。于是,投资股市、对抗通胀,就从一个“可选项”变成了一个“必选项”。
-
新一代的观念转变
-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泡沫经济的惨剧,对股市没有那么深的恐惧。
- 终身雇佣制也基本瓦解了,光靠一份工作的工资和养老金,未来生活会很不安。他们有更强的危机感,需要自己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
- 互联网券商(比如乐天证券、SBI证券)的兴起,让开户和交易变得非常方便,用手机App就能轻松搞定,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门槛。
总结一下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
“日本人不喜欢炒股,更倾向于存钱”这个说法,是对过去几十年日本社会的一个精准描述,但它正在迅速过时。
可以这么理解:
- 老一辈(50岁以上):大部分人依然心有余悸,对银行存款有着深厚的信赖。
- 中青年一代(尤其是40岁以下):正在积极地拥抱投资。在政府的鼓励和通胀的压力下,把存款搬进股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最近日经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也进一步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这个说法,可以自信地告诉别人:那已经是“老黄历”啦,现在的日本,一场“从储蓄到投资”的全民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呢!
创建时间: 08-08 21:49:21更新时间: 08-10 02: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