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员工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好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回答,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时代,对股价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公司股价是“双刃剑”,但现在“刃”比“柄”更伤人
老哥,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事儿就像一瓶陈年老酒,过去闻着香,现在喝起来可能就有点上头了。咱们先搞清楚这两个词是啥意思。
- 终身雇庸制 (Lifetime Employment): 简单说,就是公司把你招进来,只要你不犯什么滔天大罪,公司就得养你到退休。这在以前就是个“铁饭碗”。
- 年功序列制 (Seniority System): 就是论资排辈。你在公司待的年头越长,工资和职位就越高,跟你能力到底有多强,关系不是最大的。就像排队,先来的先上。
搞清楚了概念,我们再来看它对股价的影响。
过去的好处:稳定压倒一切 (对股价的正面影响)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这套制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对股价也有正面的作用。
-
员工忠诚度高,队伍稳定: 员工把公司当成家,一辈子就打算在这儿干了。好处是人员流动性极低,公司不用老是花大价钱去招聘、培训新人。这对公司的长期经营和成本控制是很有利的。
-
经验和技术传承好: 老师傅带新徒弟,技术和内部知识能够一代代地传下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像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就非常依赖这种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
-
便于长期规划: 管理层知道员工队伍非常稳定,可以放心地进行五年、十年的长期投资和研发规划,不用担心核心人员突然跑路。
对股价来说: 在那个时代,投资者(尤其是日本国内的机构投资者)看到这种“稳如泰山”的经营模式,会觉得公司经营风险很低,未来是可预测的。这种确定性在当时被视为一个很大的优点,所以对股价是有正面支撑的。
现在的包袱:僵化与高成本 (对股价的负面影响)
时代变了,全球化竞争一来,这套制度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现在基本上被认为是影响股价的负面因素。
-
人力成本太高,侵蚀利润: 这是最要命的一点。不管员工的贡献大不大,年纪大了工资就得往上涨。这就导致公司背了一大堆高薪但可能效率并不高的老员工。这笔巨大且刚性的成本会直接压低公司的利润率。利润不好看,股价自然就上不去。
-
缺乏活力和创新: 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但一看前面乌压压一堆老前辈排着队,升职加薪遥遥无期,谁还有动力去拼命创新?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要么选择去更有活力的外企,要么干脆自己创业。公司失去了新鲜血液,长期来看竞争力就会下降。
-
无法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经济不好的时候,欧美的公司可以通过裁员来“瘦身”过冬,降低成本。但日本公司因为这个制度,很难裁员。这就导致公司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非常脆弱,成本降不下来,亏损可能更严重。投资者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弹性的公司。
-
催生“窗边族” (窓際族):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词,指的就是那些在公司里已经没有实际工作,但又不能被解雇,只能每天坐在窗边看报纸、无所事事等着退休的老员工。公司还得给他们照发工资。你想想,作为股东,你看到自己投资的公司拿钱养着这么一群人,你是什么感受?肯定觉得这钱花得冤枉,公司的管理有问题。
对股价来说: 现在的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和灵活性。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恰恰在这三方面都拖了后腿。所以,当投资者分析一家日本公司时,如果发现它的人事制度还非常传统,往往会给它的估值打个折扣。
结论:时代变了,玩法也得变
总的来说,在当今这个全球化、快节奏的商业环境里,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对公司股价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正面影响。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现在很多日本大公司,比如丰田、索尼、日立等,都在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引入更多基于绩效的“成果主义”薪酬体系。
当市场听到一家传统的日本公司宣布要进行深度的人事制度改革时,往往会将其解读为利好消息,认为公司正在变得更灵活、更注重效率,反而可能会刺激其股价上涨。
所以,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个制度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的“发动机”,但现在更像是一个沉重的“锚”,拖累着公司这艘大船。而投资者,更喜欢看到船长下令“起锚”,让大船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