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巴菲特也去日本投资了,他到底看上了什么?我们能跟着他买吗?
嘿,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最近确实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巴菲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他这次重仓日本,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完全符合他一贯的投资逻辑。
我来试着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聊聊我的看法。
巴菲特到底看上了日本什么?
你可以把巴菲特的这次投资想象成一次“寻宝之旅”,他在日本市场这个看似“老旧”的仓库里,找到了几件被大家忽视了的宝贝。具体来说,他看上的主要是这么几点:
1. 便宜,实在是太便宜了!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也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在巴菲特2020年开始建仓的时候,日本股市整体估值非常低。
- 打个比方:就像逛商场,别的专柜都在原价卖,甚至加价卖,但日本这个专柜在打五折,甚至三折。很多优秀公司的股价,甚至低于它自己账面上的净资产(也就是市净率小于1)。这意味着你用不到1块钱,就能买到公司价值1块钱的资产,这笔买卖听起来就很划算。
2. 他买的不是“日本”,而是几家“超级印钞机”
巴菲特并没有广撒网去买整个日本股市,他非常精准地投资了日本的五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丸红)。
- 这些公司是干嘛的? 你可以把它们理解成日本的“国家队”,是几艘巨大的商业航母。它们的业务遍布全球,从你喝的咖啡、开的汽车用的铁矿石,到发电用的天然气,几乎无所不包。
- 特点是什么?
- 业务稳定:业务非常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抗风险能力极强。
- 现金流充沛:像水龙头一样,源源不断地产生现金。
- 高分红:这些公司非常愿意把赚到的钱分给股东,股息率很不错。对于巴菲特这种体量的资金来说,每年能稳定拿到一笔可观的分红,是非常重要的。
3. 一个“神操作”:几乎零成本的资金
这一点是普通人很难复制的,也是巴菲特的“独门秘籍”。
- 巴菲特通过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获得了大量几乎是零利率的资金。
- 简单来说:他相当于借了一笔几乎不要利息的钱,然后用这笔钱去买那些每年能给他5%以上分红的公司股票。这中间的利差,就等于是白赚的。这笔买卖,从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4. 日本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巴菲特下注的时候,也看到了日本内部正在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
- 告别通缩:日本几十年来都处于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跌)的状态,现在终于开始有了温和的通胀。通胀对这些手握大量资源和资产的商社是有利的,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 公司治理改革: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在推动上市公司改革,要求它们更重视股东回报,比如增加分红、回购股票等。这正中巴菲特的下怀,因为这意味着他作为股东的利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总结一下巴菲特的逻辑:用几乎免费的钱,去买被严重低估的、业务稳定、现金流好、分红高的“世界级”公司,同时整个国家的宏观环境还在变好。这简直是价值投资的完美范本。
那么,我们能跟着他买吗?
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要极其谨慎,最好不要简单地“抄作业”。
原因如下:
1. 你的“船票”比他贵太多了
巴菲特是在2020年入场的,当时是市场的低点。现在,经过他老人家的“宣传”,日本股市已经涨了一大波了,尤其是他买的那几家公司,股价早就翻倍了。
- 你现在进去,成本比他高了一大截。 当初的“便宜”这个最大的优势,对你来说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你可能是在山腰上车,而他是在山脚下。
2. 你没有他的“独门秘籍”
我们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在日本发债,拿到接近零成本的日元资金。我们用的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人民币或者美元,资金成本要高得多。他那套“无风险套利”的玩法,我们学不来。
3. 你的心态和他的时间维度不一样
- 巴菲特的时间是按“十年”来计算的。 他买入一家公司,是做好了长期持有的准备,不在乎一两年的短期波动。
- 我们普通人呢? 很多人看到股票跌个20%就慌了,开始怀疑人生。你能保证像他一样,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都能拿得住吗?
4. 你看到的是新闻,他做的是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巴菲特买了,是因为他披露了持仓。但我们不知道他的团队为此做了多少尽职调查,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多少次深入沟通。我们只是跟风,而他是基于对生意本质的深刻理解。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与其盲目跟风去买那几家日本商社,不如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 寻找价值洼地:把眼光放长远,去寻找那些被市场暂时冷落,但基本面优秀、估值便宜的资产。这个“洼地”可能在日本,也可能在其他任何国家,甚至就在我们A股或港股。
- 能力圈原则:投资你真正看得懂的公司。如果你连那几家日本商社是干嘛的都说不清楚,只是因为“巴菲特买了”,那就千万别碰。
- 安全边际:永远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
如果你真的非常看好日本市场,又不想承担个股的风险,可以考虑投资追踪日本大盘的指数基金(比如日经225 ETF)。这样既能分享到日本市场整体上涨的红利,又能分散风险,比押注单一股票要稳妥得多。
最后记住一句话:投资是一场长跑,不是百米冲刺。学习股神的思维方式,远比简单抄他的作业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