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

创建时间: 8/13/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作为一个和血糖仪打了好几年交道的老朋友,我把我的经验和心得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家用血糖仪,测对才安心!一个“老糖友”的详细步骤和心得

刚开始用血糖仪,看着那堆东西是不是有点懵?采血针、试纸、主机……感觉跟做化学实验似的。别怕,这玩意儿就跟我们学用智能手机一样,熟悉了之后,一分钟不到就能搞定。下面我把整个过程拆解成几步,跟着我来就行。

第一步:准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扎手指之前,先把这些东西都在桌上摆好,免得手忙脚乱。

  1. 血糖仪主机:就是那个显示数字的小机器。
  2. 血糖试纸:这是耗材,注意看下保质期,过期了的试纸测出来不准,千万别用!
  3. 采血笔和采血针:采血针是一次性的,用完就得换。
  4. 酒精棉片或肥皂和温水:用来清洁手指。

老手提示

  • 检查试纸筒:确认试纸没过期,没受潮。试纸很娇气,拿出一张后要立刻、马上把盖子盖紧!
  • 校准/调码(如果你的血糖仪需要的话):现在很多新血糖仪都免调码了,很方便。但如果你的是老款,可能需要插入一个“密码牌”或者手动输入试纸包装上的编码。这一步是为了让血糖仪认识这筒新试纸,很重要,具体看说明书。

第二步:正式操作,稳住,我们能赢!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开始实战。

1. 洗手,关键的第一步

  • 用温水和肥皂把手彻底洗干净,尤其是要采血的那根手指。
  • 为什么要用温水? 因为能促进手指的血液循环,等下更容易采到血。
  • 洗完后,要么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要么让它自然风干。如果用酒精棉片消毒,也一定要等酒精完全干透!不然酒精会混进血液,影响结果,测出来的值会偏低。

2. 安装采血针,调整深度

  • 拧开采血笔的笔帽,把新的采血针“咔哒”一下装进去,然后拧掉采血针上那个圆形的保护帽。
  • 盖回笔帽,你会看到笔上有一圈数字(通常是1-5),这是用来调节采血深度的
  • 口诀:数字越小,扎得越浅;数字越大,扎得越深。
  • 第一次用,建议从2或3开始。如果感觉采血困难,下次就调深一档;如果太疼了,下次就调浅一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深度。

3. 准备血糖仪和试纸

  • 从试纸筒里拿出一张试纸,金属电极那一头插进血糖仪的插口里。
  • 通常这时血糖仪会自动开机,屏幕上会出现一个闪烁的“水滴”或类似的图案,意思是:“我准备好了,快给我血!”

4. 采血,最紧张的环节

  • 选对位置:不要扎指尖正中间!那里神经末梢最丰富,会特别疼。要扎在指腹的两侧,肉比较厚,神经少,没那么疼。
  • 轮换手指:别总扎一根手指,十个手指头轮流来,给它们休息的时间。大拇指和小拇指用得最多,可以少扎。
  • 采血动作
    • 把采血笔垂直、紧紧地按在选好的位置上。
    • 按下弹射按钮,“啪”的一下,就好了。别犹豫,越犹豫越紧张。
    • 轻轻地从手指根部向指尖方向推挤,让血珠慢慢冒出来,形成一个饱满、圆滚滚的小血滴。不要太用力挤,不然组织液会混进去,也会影响结果。

5. 吸血和读数

  • 把血糖仪拿过去,让试纸的吸血口轻轻接触血滴的边缘。
  • 试纸会自动像吸管一样把血吸进去,吸够了血糖仪会“嘀”一声提示。
  • 屏幕上会显示倒计时(一般是5-10秒),然后“当当当当”,你的血糖值就出来了!

6. 善后工作

  • 用干净的棉签或纸巾按住伤口止血。
  • 把用过的采血针从采血笔里取出来,注意安全,把刚才拧下来的保护帽反过来盖住针尖,然后和用过的试纸一起扔进一个硬壳容器里(比如一个空的塑料瓶),统一处理。不要乱扔,避免扎伤家人。

第三步:常见误区和我的贴心小提示

  • 第一滴血要不要擦掉?

    • 说明书上一般说不用。但我个人的习惯是,如果血量充足,我会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第一滴,用第二滴血来测。感觉上这样能避免皮肤表面可能的污染物和组织液,结果更准一些。你可以自己试试看。
  • 为什么有时候测不出来,显示Error?

    • 最常见的原因是血量不够,试纸没吸饱。
    • 或者是操作太慢,插上试纸后很久才滴血,血糖仪等不及“罢工”了。
    • 还有可能是试纸插反了或者没插紧。
  • 血糖仪需要“体检”吗?

    • 需要。大部分血糖仪都配有质控液(模拟血液)。隔一段时间(比如换新试纸时,或者觉得测量结果很奇怪时),可以用质控液来测试一下血糖仪和试纸是不是工作正常。这就好比给你的秤找个标准砝码校准一下。
  • 记录是个好习惯!

    • 测完不只是看一眼就完了。最好准备个小本子,或者用手机App,记下日期、时间、血糖值,旁边再备注一下是餐前、餐后2小时、运动后还是用药后测的。这些数据拿给医生看,比你口头描述半天都有用,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黄金依据!

好了,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全部心得了。记住,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这会成为你管理健康最得力的助手。祝你和你的家人都健健康康!

创建时间: 08-13 13:25:40更新时间: 08-13 1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