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轮回的宗教与哲学基础是什么?
Danielle Rocher
Danielle Rocher
轮回这个概念,其实最早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一些宗教和思想体系,比如佛教、印度教、耆那教这些。简单说,轮回就是“生了死,死了生”,人的灵魂或者某种意识不会因为身体死了就消失,而是会接着投胎到另一个生命里去,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甚至其他生命形式。
为什么会有轮回呢?主要是因为“业”这个概念。你可以把“业”想象成一种行为的后果。你这辈子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都会留下“记录”。这些记录会影响你下辈子投胎到哪里,过得好不好。比如你做了很多善事,下辈子可能就投个好人家,生活顺心;要是做了坏事,可能就会受苦,甚至变成动物什么的。
佛教里面讲,轮回是个苦的过程,不停地生生死死,没个尽头。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跳出轮回,达到“解脱”,也就是所谓的“涅槃”——不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
印度教也有类似的看法,但他们会说人的灵魂(叫“我”或“阿特曼”)是永恒的,轮回是它经历的不同阶段,最终要和宇宙的大灵魂(梵)合一。
后来这个思想也影响了道教、一些民间信仰,甚至在一些西方哲学或新时代思想里也能看到影子。
所以总的来说,轮回的根据,是建立在“人的行为有后果”“意识不会彻底消失”这些信念上的。它不是靠科学证明的,而是从古人的宗教经验和哲学思考里慢慢总结出来的。很多人信它,是觉得这样能解释人生为什么有苦有乐,也让人更注意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