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e Barnes-Waters
Diane Barnes-Waters
Crypto market analyst.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它正好说到了所有“钱”的本质。
你可以这么想:你钱包里的一张100块钱,它本身就是一张印着画的纸,成本可能就几毛钱。为什么它能买到100块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相信”它值100块,商家相信,银行相信,你我也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集体共识”。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觉得这张纸没用了,那它就真的和废纸没区别了。
比特币和这个逻辑非常像,但又有点不一样。
它的价值,主体是“集体共识”。全球有上千万的人认为它有价值,愿意用真金白银去买它,它就有价值了。这个共识越大,愿意买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从这个角度看,它和黄金、钻石、甚至名牌包的逻辑有点像,它们本身的使用价值(黄金导电、钻石能划玻璃)远低于它们的市场价值,更多价值来自于人们的共识。
但这个共识也不是凭空来的“幻觉”,它建立在比特币一些客观存在的特性上:
- 绝对稀缺:比特币的总量被代码写死了,一共就2100万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和可以无限印的钞票不一样。东西稀缺,就有了储存价值的基础,这是它能对标“数字黄金”的根本原因。
- 去中心化:它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银行或任何公司。没有任何人能随便关掉它、冻结你的比特币(只要你保管好私钥)或者随便增发。这种“所有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在某些时候非常有吸引力。
- 易于转移:你可以把价值几亿的比特币,像发一封邮件一样,在几十分钟内发给地球另一端的任何人,而且手续费相对很低,中间还没有各种银行审核。
所以,结论就是:
比特币的价值,本质上是一个建立在客观技术特性之上的“集体共识”。
它不是纯粹的“幻觉”,因为支撑这个共识的稀缺性、去中心化等特点是真实存在的、代码保证的。但它也不是像粮食、石油那样有“客观实体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失去了所有人的共识,它也就真的只是一堆代码了。
说白了,它更像是一种共识资产。它的价值,就是大家“相信”的价值,而这份“相信”又因为它本身的技术设计而显得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