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e Barnes-Waters
Diane Barnes-Waters
Crypto market analyst.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如果把价值的底层逻辑看作是“共识”或者说“信仰”,那很多事情一下就想通了。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宗教和黄金确实有很强的相似性,我给你捋一捋:
1. 核心都是“共识”:大家都信,它才有价值
- 黄金:它为什么值钱?因为它稀有、稳定、闪闪发光?这些是原因,但不是核心。核心是几千年来,从埃及法老到华尔街大妈,全世界的人都达成了共识:这玩意儿是硬通货,能保值。假如明天全人类突然集体失忆,不认识黄金了,那它可能就只值一点工业和装饰的钱。它的价值建立在全球性的、跨越时间的“信仰”上。
- 宗教:这就更明显了。宗教的力量完全来自于信徒的信仰。信徒相信教义、神的存在和死后的世界,这种共同的信仰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道德和社会规范。你没法用物理方法去“证明”神,但只要信徒们信,这个体系就牢不可破。
- 比特币:比特币是一串代码,它本身没有实体。你不能吃不能穿。它的价值在哪?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是一个总量恒定(2100万个)、不受任何中央机构控制的“数字黄金”。只要这个“共识网络”在扩大,相信它的人在增多,它的价值就会存在。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信了,那它就归零了。
2. 都有一个“创世神话”和神秘的创始人
- 黄金:它的神话就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和国王、财富、战争、爱情紧紧绑定,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 宗教:每个宗教都有一个伟大的创始人或先知(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还有一本创世的经文(圣经、古兰经、佛经)。这些故事解释了世界的起源和人生的意义,是信仰的基石。
- 比特币:比特币的“神话”非常现代。一个叫“中本聪”的神秘人(或团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悄然出现,发表了一篇论文,创造了比特币,然后就消失在人海中,深藏功与名。这个“神秘先知”的故事,对于很多技术信徒来说,充满了魅力。比特币白皮书就是它的“经文”。
3. “稀缺性”是信仰的催化剂
- 黄金: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东西少了才珍贵,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 宗教:高级的宗教体验、神迹、或者说是“得道”,对于普通信徒来说是稀缺的。这种对终极目标的追求,维持了信仰的动力。
- 比特币:它的稀缺性是代码和算法规定死的,上限就是2100万个,谁也改不了。这种绝对的、可预测的稀缺性,是它对标“数字黄金”的最大底气,也是很多人信仰它的核心原因。
4. 都有自己的“信徒”和“仪式”
- 黄金:有一群被称为“金甲虫”(Gold Bug)的坚定投资者,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他们都坚信黄金是唯一的避风港。他们的“仪式”就是购买和囤积实物黄金。
- 宗教:有教堂/寺庙,有牧师/僧侣,有每周的礼拜/祷告,有各种节日。这些社区和仪式不断地在强化和巩固信徒的信仰。
- 比特币:比特币世界有自己的“信徒”(HODLer,坚定持币者),有自己的“传教士”(KOL,意见领袖),有各种线上社区和线下峰会。大家一起讨论技术、分享信仰、互相打气(比如喊“WAGMI” - We're All Gonna Make It)。“挖矿”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维护“神圣账本”的仪式。
所以你看,从“信仰”这个维度出发,比特币就像一个新兴的、数字化的、金融属性极强的“宗教”。它的信徒相信它能对抗通货膨胀、颠覆传统金融。而关于它的争论之所以那么激烈,也正因为它触及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投资问题,而是底层“信仰”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