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早期持有者与新进入者之间的财富差距如何影响价值认同?

Leo MBA.
Leo MBA.
Digital currency investor.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这就像一个新兴的城市,比如早期的深圳。

早期持有者,就像是第一批去深圳“开荒”的人。 他们当年用极低的价格(甚至可以说是白送)拿到了“地契”(比特币)。那时候,周围啥也没有,风险巨大,谁也不知道这地方未来会怎么样。他们留下来的原因,大多不是为了短期炒卖地皮,而是真的相信“这里会建起一座伟大的城市”。

  • 他们对价值的认同: 对他们来说,比特币的价值更多在于它的理念——一个不受任何人控制的、去中心化的、自由的货币系统。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未来的赌注。价格的暴涨暴跌,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噪音。就算价格跌掉80%,相比他们几乎为零的成本,也依然是巨额利润。所以他们心态很稳,更倾向于长期持有(也就是圈内人常说的HODL),不怎么关心短期的价格波动。他们的财富本身,就是对比特币这个“城市”成功的证明。

新进入者,就像是现在才去深圳买房的人。 这时候深圳已经高楼林立,非常繁华了。房价(币价)已经非常高。你买房的目的很明确,可能是为了投资,希望它继续涨;也可能是为了资产保值,怕手里的钱贬值。

  • 他们对价值的认同: 对他们来说,比特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市场价格上。他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每一分钱的涨跌都牵动着神经。他们更关心的是K线图、市场新闻、哪个大佬又喊单了。他们希望的是“房价”能快速上涨,好让他们赚钱。如果价格暴跌,他们会感到实实在在的亏损和痛苦,很容易产生恐慌并卖出。

这种财富差距如何影响价值认同?

  1. 市场上的“稳定器”与“放大器”: 早期持有者因为成本极低,心态稳定,成了市场的“压舱石”或“稳定器”。他们的大量持仓不动,使得比特币有了一个基本的价值支撑。而新进入者由于对价格敏感,频繁的买卖操作,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器”,加剧了价格的涨跌。

  2. 社区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 你会发现社区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早期持有者和技术信仰者,他们天天讨论的是技术升级、去中心化理念、如何改变世界。另一种是新进入者,他们更关心“牛市来了吗?”、“下一个目标价位是多少?”。这两种声音,其实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认同。

  3. “价值共识”的撕裂与融合: 早期持有者认为比特币的共识是“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而新进入者带来的共识是“它是一种能赚钱的资产”。这两种共识相互碰撞,有时候会产生矛盾,但更多时候是在融合。正是因为有新资金的不断进入,才让比特币这个“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繁华,从而也反过来印证了早期持有者的“信仰”是对的。

总的来说,就像一个城市里既有“老钱”也有“新贵”,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感情和看法完全不同,但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生态。比特币也是一样,老持有者的信仰奠定了基础,新进入者的资金和关注度推高了它的价值,两者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