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判断力比努力更稀缺?
好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聊聊。
为什么判断力比努力更稀缺?
这么说吧,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岔路口,面前有无数条路。
- 努力,就是你选定一条路后,能以多快的速度、多大的毅力往前跑。你可以不吃不喝,日夜兼程,这就是努力。
- 判断力,则是在你出发前,选择走哪一条路的能力。
现在,你觉得哪个更重要,哪个又更难得呢?
答案很明显了。如果你选了一条通往悬崖的路,那你跑得越快,努力越大,就死得越快。而如果你选了一条通往宝藏的路,哪怕你走得慢一点,最终也能到达目的地。
努力决定了下限,判断力决定了上限。 一个人只要身体健康,愿意吃苦,总能靠努力养活自己,这是下限。但只有那些做出关键正确选择的人,才能获得指数级的增长和巨大的成功,这是上限。
下面我们从几个更具体的角度来拆解一下,为什么判断力这么稀缺:
1. 努力是线性的,判断力是非线性的
- 努力做事:你投入10个小时,可能就有10个小时的产出。你多搬一块砖,就多一块砖的钱。这个回报是可预测的、线性的,就像
y = 2x
。 - 判断力做事:你可能花一年时间学习、观察,最后只用一天时间做了一个决定(比如在早期投资一家公司,或者选择一个新兴行业)。这个决定带来的回报可能是10倍、1000倍,甚至是毁灭性的负回报。它的回报是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更像
y = x¹⁰
。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线性回报的逻辑,对于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非线性世界,感到陌生和恐惧,自然也就少有人去磨练它。
2. “努力”被过度颂扬,而“判断力”的培养被忽视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什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勤能补拙。” “你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
整个社会都在告诉你“努力”是美德。你看到一个员工天天加班到深夜,你会感叹他“真努力”。但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因为做对了几个关键决策而受到同样的表彰,因为决策的过程是无形的,发生在脑子里,不像加班那样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的教育体系教会我们如何执行,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选择。
3. 努力的来源是体力,判断力的来源是智慧和经验
- 努力:本质上是一种体力或意志力的消耗。只要你愿意,总能“挤”出更多努力。它是一种资源,用掉就没了(需要休息恢复)。
- 判断力:它不是靠“挤”出来的。它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多元的视角、过去的失败经验、以及冷静清晰的头脑。它是一种技能,越用反而可能越熟练。
获得判断力的过程是极其漫长且痛苦的。你可能需要读很多看起来“没用”的书,需要经历几次让你痛苦不堪的失败,需要不断地反思和复盘。这比单纯地“埋头苦干”要难得多。很多人宁愿选择肉体上的勤奋,来回避思考上的懒惰。
4. 努力可以模仿,判断力无法复制
你可以模仿一个成功人士每天工作16个小时,但你无法复制他在某个关键时刻,基于他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人生经历所做出的那个决定。
- 看到别人炒股赚钱了,你努力去研究K线图,这是努力。
- 在所有人恐慌时,你基于对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判断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买入,这是判断力。
前者可以被大规模复制,所以不稀缺。后者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极其稀缺。
总结一下
努力就像是汽车的引擎,判断力则是方向盘。
很多人痴迷于把引擎的马力做得越来越大,却一直在原地打转,或者开向错误的方向。真正厉害的人,是那些花大量时间校准方向盘的人。他们可能启动得很慢,但一旦上路,每一次“努力”(踩下油门)的价值都被放大了成千上万倍。
用纳瓦尔的话说,“工作时要像狮子一样,而不是像牛一样。”
牛,终日耕作,非常努力。 狮子,大部分时间在休息、观察、养精蓄锐,只在捕猎时拼尽全力。它的捕猎,就是基于精确判断后的一次性努力。
所以,别再只顾着低头狂奔了,偶尔停下来,抬头看看路,思考一下方向。因为在这个时代,选择比努力重要,思考比执行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