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在人类身上的初期症状是什么?为什么容易被误诊?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关于狂犬病的初期症状和误诊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狂犬病在人类身上的初期症状是什么?为什么容易被误诊?

嗨,朋友,你问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多人对狂犬病的认识都停留在“发作了学狗叫、怕水”的阶段,但那其实已经是晚期了。了解它的初期症状,能让我们更有警惕性。

一、狂犬病的“伪装者”:初期症状

狂犬病的初期症状,说白了,其实特别**“不典型”**,一点都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吓人。它更像是:

  1. 得了场重感冒或肠胃炎:

    • 发烧、头疼、乏力: 这是最常见的,感觉浑身没劲,提不起精神,体温可能会升高。
    •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感觉胃里不舒服,不想吃饭,甚至有点拉肚子。
  2. 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

    • 伤口部位的异常感觉: 这是早期一个比较有特异性的症状。在之前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的那个地方,即便伤口早就愈合了,也会出现发麻、发痒、刺痛或像有蚂蚁在爬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顺着神经慢慢蔓延。

你看,除了第二点有点特殊,第一点里的症状是不是跟我们平时感冒发烧、吃坏东西一模一样?

二、为什么它是个“骗术大师”,容易被误诊?

狂犬病早期容易被误诊,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1. 症状太“大众脸”了 上面说的发烧、头疼、乏力,哪个医生见了不会先怀疑是流感、普通感冒或者肠胃炎呢?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没有明确告知医生有动物接触史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有医生首先想到是狂犬病。

  2. 潜伏期太长,容易让人忘记“前科”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十几天,长的好几年。大多数人是在1-3个月内发病。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可能去年夏天被邻居家的猫轻轻抓了一下,没出血就没在意。到了冬天你开始发烧头疼,去看病时,你和医生都很难把这事和半年前那道小小的抓痕联系起来。

  3. 关键信号不一定出现或被忽略 那个最关键的“伤口异常感”虽然很有特点,但不一定每个病人都会有,或者感觉很轻微,被病人自己忽略了,没当回事说给医生听。

  4. 病人没提供关键信息 这是最可惜的一点。很多人去看病时,只会说“我发烧、头疼”,完全忘了提自己一两个月前被狗/猫弄伤过。没有这个关键信息,医生就跟断了线的侦探一样,很难找到真正的“凶手”。


划重点:最重要的不是识别初期症状,而是预防!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告诉你的是:千万不要等到出现症状了再去想这是不是狂犬病!

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进入发病期,死亡率几乎是100%,神仙也难救。

所以,关键在于 “暴露后预防”

  • 什么是暴露? 不仅仅是被咬伤。凡是被狗、猫或其他温血哺乳动物(比如蝙蝠、狐狸、浣熊等)咬了、抓伤了(即使没出血)、破损的皮肤被舔了、粘膜(如眼睛、嘴巴)被唾液溅到了,都算暴露!
  • 该怎么做?
    1. 立即冲洗: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2. 及时就医: 冲洗后,立刻、马上去最近的医院或疾控中心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让医生判断暴露级别,并根据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记住,疫苗是用来预防发病的,不是用来治疗的。 只要在发病前规范接种了疫苗,就几乎可以100%地阻止病毒侵害你的神经系统,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

创建时间: 08-15 04:19:42更新时间: 08-15 09: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