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改变了你对“生命”的看法吗?

创建时间: 8/9/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这个问题,可以说问到了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的心坎里。

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是的,护理工作从根本上、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对“生命”的看法。

这种改变不是读几本书、看几部电影就能带来的,它是在日复一日的夜班、一次次的抢救、一回回的沟通中,被刻进骨子里的。

在成为护士之前,我觉得“生命”这个词很大,很宏观,是关于梦想、成就、诗和远方。但现在,我的看法变得非常具体,甚至有点“接地气”。


## 1. 生命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体征”

对普通人来说,活着就是活着。但对我们来说,生命是一连串可以被看见、被听见、被触摸到的“证据”:

  • 是监护仪上那条有规律跳动的绿色曲线和“嘀-嘀-嘀”的声音。
  • 是血氧饱和度夹在指尖上,显示出大于95%的鲜红数字
  • 是听诊器下传来的一声声清晰有力的心跳,和双肺呼吸时均匀的“呼-吸”声。
  • 是你能感觉到他/她温热的皮肤,和那双还能紧紧握住你的手

当这些体征一个接一个地消失,我们拼尽全力想把它们拉回来的时候,你才会明白,“活着”这两个字背后,是需要多少生理功能在毫秒不差地精密协作。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的一个平衡系统。

## 2. 对“活着”的下限,有了全新的认知

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累、生活烦。但自从做了护士,我学会了感恩很多“理所当然”的小事。

  • 能自己吃饭,而不是靠一根从鼻子插到胃里的管子。
  • 能自己上厕所,而不是在床上等待别人来处理你的排泄物。
  • 能自由地呼吸,而不是依赖一台嘶嘶作响的呼吸机。
  • 能安稳地睡个整觉,而不是因为疼痛或者呼吸困难彻夜难眠。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日常,在病房里,却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甚至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你会发现,原来拥有一个“没病没灾”的普通身体,已经是天大的福气。

## 3. 重新理解“生命的质量”和“尊严”

以前我觉得,只要人活着就好,想尽一切办法延长生命。但现在,我更看重**“生命的质量”**。

我见过太多靠着各种机器和药物,在ICU里维持着心跳和呼吸的病人。他们身上插满了管子,无法交流,甚至可能已经没有了意识。家属每天探视时哭着说“求求你们救救他”,但我们心里清楚,这种“活着”对病人本身可能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这时候,你会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心跳还在吗?

我们开始理解,有时候,有尊严地、安详地、没有痛苦地离开,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也包括在生命走向终点时,尽可能地为他们减轻痛苦,维护他们最后的体面。这叫“安宁疗护”或“姑息治疗”,这也是对生命深刻理解后的一种选择。

## 4. 敬畏生命的“韧性”,也接纳生命的“终点”

这个工作充满了戏剧性。

你前一天还觉得一个病人不行了,可能熬不过今晚,结果第二天查房,他居然坐起来跟你打招呼,各项指标都在好转。那种生命的顽强和韧性,会让你打心底里感到敬畏。

但同样,你也会遇到一个活蹦乱跳的年轻人,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或疾病,生命戛然而止。那种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又会让你感到无力和唏嘘。

见得多了,你就不再那么绝对。你会明白,死亡不是医疗的失败,而是生命旅程必然会抵达的终点站。我们能做的,是努力让这趟列车开得更稳、更长一些,让沿途的风景更好一些。但当它终将到站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并送上最后的祝福。


总的来说,护理工作让我对生命的看法,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者。我不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宏大意义,而是更珍惜每一次平稳的呼吸,更在意每一次温暖的握手,更感恩每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清晨。

它让我明白,生命最宝贵的,恰恰是那些最平凡、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日常。

创建时间: 08-09 03:42:52更新时间: 08-10 03: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