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小林'(Kobayashi)究竟是真正的'凯撒·苏西'的律师,还是由另一位演员扮演、配合Verbal表演的棋子?
哈喽!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正是《非常嫌疑犯》这部电影最核心、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叙事诡计。
长话短说:小林(Kobayashi)这个角色,是Verbal Kint(也就是真正的凯撒·苏西)当场编造出来的,一个彻头彻尾的棋子和谎言。 他并不是凯撒·苏西的“真正”律师。
下面我给你掰开揉碎了讲,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为什么说“小林”是假的?
还记得电影结尾那个经典到可以载入史册的大反转吗?
当Verbal Kint一瘸一拐地走出警察局,恢复了正常的步态时,警探Kujan正端着咖啡,眼神无意中扫过自己办公室里那块贴满了各种信息的布告板。突然,他像被雷击中一样,开始将Verbal故事里的细节和布告板上的信息一一对应起来:
- 故事里的地名,来自一张旅游海报。
- 故事里的人名,来自某个文件上的签名。
- 而最关键的,就是那个贯穿始终、作为凯撒·苏西代言人的律师“小林”,他的名字来源,正是Kujan手里那个摔碎在地的白色陶瓷咖啡杯,杯子底部的制造商商标赫然写着——“小林陶瓷” (Kobayashi Porcelain)。
(电影中揭示真相的关键一幕)
这一刻,Kujan和所有观众才恍然大悟:Verbal在接受审讯的几个小时里,根本不是在“回忆”事实,而是在利用他超凡的观察力和编故事能力,就地取材,现场创作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剧本。
那我们在回忆片段里看到的那个“小林”又是谁?
这个问题也很有趣。我们在电影里确实看到了一个由已故的优秀演员皮特·波斯尔思韦特(Pete Postlethwaite)扮演的、一脸严肃、气场强大的“小林”。
这个“小林”该如何理解呢?
你可以把他看作是 Verbal口述故事的“可视化”形象。
打个比方:我给你讲一个我编的故事,我说:“昨天我遇到了一个叫‘张三’的神秘人,他穿着黑风衣,戴着墨镜,看起来特别酷。” 在你听我讲故事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就会自动浮现出一个具体的“张三”的形象?
电影就是把这个过程拍了出来。Verbal在对Kujan讲故事,电影则把Verbal口中的故事用“回忆片段”的形式演给我们看。所以,我们看到的那个“小林”,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于电影世界当前时间线的人物,他只是Verbal为了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更真实、更有压迫感,而从咖啡杯上临时借用了一个名字,并赋予其具体形象的 虚构角色。
总结一下
- 角色身份:小林是Verbal Kint(凯撒·苏西)为了欺骗警探而虚构的人物,是其宏大骗局中的一个关键棋子。
- 名字来源:来自警探办公室里的一个“小林陶瓷”咖啡杯。
- 演员扮演:我们在闪回片段中看到的演员,扮演的是Verbal 谎言中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这正是导演布莱恩·辛格高明的地方,他用影像把谎言拍得跟真的一样,让我们和警探Kujan一起被骗得团团转。
所以,小林这个角色完美地服务了电影的叙事诡计,他本身就是“凯撒·苏西”这个神话的一部分——一个由“魔鬼”本人亲口创造出来的幽灵。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对这部神作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