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列队指认”场景,如果那几位爷们没有笑场,而是严肃地走完了流程,他们还会像后来那样“不打不相识”地组成团队吗?还是说,那种混乱和对权威的共同嘲弄,才是他们结盟的催化剂?
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非常嫌疑犯》里那场列队指认绝对是影史经典,也是理解这帮人怎么凑到一起的关键。
在我看来,如果那场指认是严肃、正经地走完流程,他们极大概率不会像后来那样,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最多也就是个临时的犯罪团伙,干完一票就散,甚至可能互相黑吃黑。
那种混乱和共同的嘲弄,绝对是他们结盟的催化剂。
咱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琢磨一下:
场景一:严肃走流程(没有笑场)
想象一下,如果他们都板着脸,老老实实地念完台词:“把钥匙给我,你个混蛋(Hand me the keys, you cocksucker)”。
- 结果会是怎样?
- 互不信任的“同事”关系:他们五个都是老江湖,被警察抓来,彼此之间首先是戒备和猜疑。谁是卧底?谁会出卖我?这种氛围下,他们就算之后被同一个人(由Keyser Söze的律师小林幸子所代表)凑到一起,也只会是一种纯粹的、冷冰冰的利益合作。就像几个临时组队的散装freelancer,大家一起做个项目,但谁也不信任谁,时刻提防着对方。
- 缺乏情感纽带:没有那个笑场,就没有那个共同的、藐视权威的“高光时刻”。他们之间就不会产生任何“我们是一伙的”这种感觉。这种团队是极其脆弱的,一旦遇到压力或者利益分配不均,马上就会分崩离析。
- 权威依然是权威:严肃地走完流程,意味着他们在那一刻是服从了警察的权威。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摆布的棋子,而不是掌控局势的玩家。这种心态不利于他们之后主动出击,搞出那么大的动静。
场景二:混乱的笑场(电影里的真实情况)
现在我们再看电影里发生的。从Fenster憋不住笑开始,到McManus跟进,最后所有人都绷不住了,整个过程充满了对警察权威的戏谑和蔑视。
这一个小小的笑场,起到了几个关键的化学作用:
-
瞬间建立“我们 vs 他们”的阵营 那个笑声就像一个信号。它在警察(权威/敌人)和嫌疑犯(我们自己人)之间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界线。当他们一起嘲笑警察时,他们就从五个独立的嫌疑人,瞬间变成了一个拥有共同“敌人”的“我们”。这是团队形成最原始、也最强大的动力。
-
一次快速的“性格测试”和“投名状” 你敢不敢跟着一起笑?你敢不敢当着警察的面不把他们当回事? 这是一个无声的测试。敢笑的,说明骨子里都是一样的不羁和胆大。这比任何语言上的结盟都有力。Fenster的笑是导火索,而其他人(尤其是Keaton这种老江湖)的跟进,等于递上了一份无形的“投名状”——我跟你们是一路人。
-
幽默是最好的破冰船 这帮人个个都是刺头,自视甚高。在高度紧张的审讯环境下,一个严肃的开始只会让他们的戒备心更强。而一个集体爆笑的场面,极大地缓解了紧张气氛,让这些硬汉们露出了真实、放松的一面。这种共同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体验,是建立人际关系最快的捷径。他们“不打不相识”,而这个“打”,就是一起向权威开了个玩笑。
-
奠定了团队的基调 这个团队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而是一个充满混乱、即兴和反叛精神的团伙。这场笑场完美地预示了他们之后的行事风格:大胆、不按常理出牌、享受挑战规则的快感。
结论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
如果严肃地走完流程,他们可能会因为共同的利益(比如小林幸子提供的那个活儿)而暂时合作,但那会是一个充满猜忌、效率低下、随时可能内讧的“草台班子”。
而正是那场看似意外的笑场,那场对权威的共同嘲弄,像催化剂一样,把五个互不相干的化学元素瞬间融合在了一起,催生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他们有了共同的情感记忆,有了“我们是一伙的”的身份认同。这个基础,才是他们后来能一起干下连环大案的关键。
可以说,没有那场笑声,就没有《非常嫌疑犯》后面那个传奇的犯罪团队。这正是这个场景被奉为经典的原因——它用一个极小的、生活化的细节,完成了最重要的人物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