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格雷厄姆反对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
好的,这个问题问到了价值投资的精髓。格雷厄姆反对根据市场预测来投资,这几乎是他整个投资哲学的基石。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格雷厄姆为什么不让我们“猜大盘”?
想象一下,你是个很会挑水果的行家。你知道什么样的西瓜甜,什么样的苹果脆,而且你很清楚这些水果大概值多少钱。
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就像是让你去做一个“挑水果的行家”,而不是一个“猜水果价格的算命先生”。
他反对预测市场,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非常朴素又深刻的道理:
1. “市场先生”是个情绪不稳定的神经质
这是格雷厄姆最经典的比喻。他把整个市场想象成一个叫“市场先生”(Mr. Market)的合伙人。
- 这个“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找你,报一个他愿意买入或卖出你手里股票的价格。
- 他的优点是:从不食言,你说买就买,你说卖就卖。
- 他的缺点是:他情绪极不稳定。有时候他兴高采烈,会用一个高得离谱的价格来买你的股票;有时候他垂头丧气,会用一个低得可笑的价格把他的股票卖给你。
格雷厄姆说,一个聪明人该怎么跟这位“市场先生”打交道呢?
正确的做法是:利用他的情绪,而不是被他影响。
- 当他报出特别低的价格时(市场恐慌、大跌),你就开心地从他手里把好公司的股票买过来。
- 当他报出特别高的价格时(市场狂热、大涨),你就把手里的股票卖给他。
- 如果他报的价格不尴不尬,不好不坏,那你完全可以不理他,继续做你自己的事。
试图预测市场,就等于你在猜测“市场先生”明天是高兴还是难过。这不仅非常困难,而且完全没必要。你作为一个“行家”,只需要关心一件事:他报出的价格,和你心里对这个公司价值的判断,哪个更划算。
2. 预测未来是“神仙也干不了的活儿”
格雷厄姆非常务实,他认为市场的短期波动是无数因素(经济、政治、大众心理等)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其复杂程度超出了人类的预测能力。
- 连专家也做不到:你看看电视上那么多“股神”、“分析师”,他们要是真能准确预测市场,早就自己发大财去了,何必天天上电视赚那点通告费?事实是,他们的预测准确率和扔硬币差不多。
- 你我普通人更别提了:我们既没有内部消息,也没有庞大的研究团队,试图去“猜顶猜底”,基本就是赌博,而且是胜率很低的赌博。
所以,格雷厄姆认为,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算命”这种不靠谱的事情上,不如把它们用在能产生实际效果的地方。
3. “猜市场”会让你偏离投资的正道
投资和投机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 投资:是基于对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详细分析,确保本金安全并获得满意回报。你买的是“公司的一部分”。
- 投机:是基于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测,试图从中获利。你买的是“价格的波动”。
一旦你开始沉迷于预测市场,你的关注点就会从“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转移到“明天大盘是涨是跌?”。
这会导致一个灾难性的后果:“追涨杀跌”。
- 市场一涨,你就怕错过,赶紧追进去,结果买在了高点。
- 市场一跌,你就怕亏更多,赶紧割肉卖掉,结果卖在了低点。
这恰恰和“低买高卖”的赚钱逻辑完全相反。而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体系,正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克服这种人性弱点。
那么,不预测市场,我们该怎么办?
格雷厄姆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替代方案:
-
坚持“安全边际”原则:只在一个东西的价格远低于你估算的它的内在价值时才买入。比如你经过详细分析,认为一家公司每股值10块钱,那你就等到它跌到5、6块钱的时候再买。这个差价(4、5块钱)就是你的“安全垫”,它能保护你,哪怕你的估算有点小差错,或者市场继续下跌,你亏大钱的风险也很小。
-
把自己当成“企业主”:你买股票,就等于买下了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所以,你要像个老板一样去思考:这家公司赚钱吗?它的产品有竞争力吗?管理层靠谱吗?负债多不多?而不是像个赌徒一样只盯着屏幕上的红红绿绿。
-
使用规则和纪律: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规则来约束自己,比如“资产配置”,典型的就是把资金按一定比例(比如50/50)分配在股票和债券上,并定期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当股市大涨时,你会自动卖掉一部分股票锁定利润;当股市大跌时,你会自动用债券的钱去买入便宜的股票。这是一种不需要预测的、自动化的“低买高卖”。
总结一下
说白了,格雷厄姆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你的优势在于能够评估一家公司的价值,而不是预测一群人的情绪。
所以,放弃那个根本没人能看透的“水晶球”(市场预测),拿起你的“放大镜”(公司分析),在“市场先生”犯傻的时候,冷静地、有纪律地占他的便宜。这才是普通人能在投资这场游戏中持续胜出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