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来聊聊 Naval 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建立系统,而非追求目标”时,都会有点懵,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要设定宏伟的目标。
其实,这并不是说目标完全没用,而是强调我们应该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痴迷于“目标”?因为它简单直接
我们先来想想“目标”是什么样的。
- “今年要减肥20斤!”
- “我要写一本书!”
- “年底前要赚到100万!”
这些都是目标。它们像是一个终点线,非常清晰,很有吸引力。但纯粹的目标导向有几个很要命的缺点:
-
“不成功,则成仁”的巨大压力:在达到目标之前,你每天都处于一个“未完成”的失败状态。比如你目标是减20斤,今天称体重,只减了1斤,你会觉得“唉,还有19斤,我还是个失败者”。这种感觉会持续很久,直到你达成目标的那一刻。这期间的每一天都可能是煎熬。
-
达成目标后的空虚感: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拼命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考完的瞬间感觉整个人都空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追逐目标的过程很刺激,但一旦达成,那股兴奋劲儿很快就会消散。就像跑完马拉松的选手,冲过终点后感到的除了喜悦,还有一丝迷茫:“然后呢?”
-
它让你忽略了过程的 즐거움 (乐趣):当你眼里只有终点线时,路边的风景你根本无心欣赏。你只想用最快、最功利的方式到达那里,整个过程可能非常痛苦。
那“系统”又是什么?它才是真正改变你的东西
现在我们来看看“系统”。系统不是终点,而是你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你为了达成某种结果而建立的可持续的流程和习惯。
还用上面的例子:
-
目标:“减肥20斤”。
-
系统:“每天坚持健康的饮食结构,每周去健身房3次”。
-
目标:“写一本书”。
-
系统:“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写500个字”。
-
目标:“赚到100万”。
-
系统:“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并将收入的20%用于投资”。
发现了吗?系统的好处在于:
-
让你拥有“每天的胜利”:你无法控制自己一天能瘦多少,但你完全可以控制自己今天有没有健康饮食,有没有去健身。只要你执行了系统,你今天就是成功的。这种微小的、持续的成功感,会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
它塑造了你的“身份”:当你坚持每天写作的“系统”时,你就不再是一个“想写书的人”,你变成了一个**“作家”。当你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的“系统”时,你就不再是“想减肥的人”,你成了一个“健康自律的人”**。系统改变的是你的本质,而不仅仅是某个结果。这比任何目标都更强大。
-
系统是抗脆弱的:如果你的目标是“写一本书”,但写了三个月发现思路不通,你可能会觉得项目失败了,然后放弃。但如果你的系统是“每天写作”,那么今天写不顺没关系,明天继续写就是了。系统本身不会“失败”,它只是一个你可以随时回归的轨道。
一个绝妙的比喻:目的地 vs 驾驶系统
你可以把目标想象成你要去的**“山顶”**。
而系统,则是你的**“座驾”以及你“每天开车、加油、保养”的行为**。
- 只盯着目标的人:他每天都只想着山顶,开车的旅途对他来说是纯粹的折磨。如果路上堵车或者有块石头挡路,他会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失败了。
- 建立系统的人:他更关注把自己的车保养好,享受驾驶的乐趣,确保每天都能平稳地开上一段路。他知道只要车在路上跑,方向大致对,总能到达某个美丽的山顶。即使最终没到原定的那个山顶,他也享受了整个旅程,并且可能发现了另一座更美的山。
最终,拥有好系统的人,往往能到达更高、更远的地方,因为他们不是在苦熬,而是在享受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
结论:目标是指南针,系统是发动机
所以,Naval 的意思不是让你彻底丢掉目标。目标很有用,它像一个指南针,为你指明大致的方向。
但你真正的精力,应该放在打造和维护你的**发动机(系统)**上。
- 用目标来设定方向:“我想变得更健康强壮。”
- 用系统来驱动进程:“我每周一、三、五去健身房,并且不喝含糖饮料。”
当你把注意力从遥不可及的“结果”转移到触手可及的“过程”上时,你会发现,焦虑减少了,动力变强了,而那些你曾经梦寐以求的目标,反而会作为副产品,自然而然地来到你面前。
这,就是“建立系统,而非追求目标”的智慧所在。